书院的校产。并且还规定接受这项赠予后,每个书院还是要从这份财产中拿出一部分钱来开办至少三所萌学收取象征意义的学费办学。
王静辉如此分配田产大有散财童子的意思,不过却直接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大量的资金,伴随而来的还有上百所萌学——大宋各地书院对王静辉赠予田产办学都非常欢迎,相对于三所萌学与接受的田产相比不值一提,这也使得大宋除去最有名的几所书院之外,还有大量的二线书院得以正常的维持,这些赠予书院的田产是不得变卖的,也会持续不断给这些书院提供办学经费。
相对于田产,王静辉对自己手中所持有的地产却没有太多的变动——这些地产是他维持手中各大书院和其他慈善活动的根本所在,他是不可能把手中的商业地产出售的,况且也滑人能够调集这么多的财富接得下来。
出售田产是为了防止土地过于集中在自己的手中,这几年他频繁插手各地赈灾活动之中,除了皇帝赏赐之外,他手中所购买的田产已经到了一个令人生畏的地步,随着手中所掌握的田产越来越多,相比之下麻烦也是越来越多的集中在他的身上。这一次将手中大部分田产散去也是转移一些人的视线,况且以徐氏的经营手段,他们已经在这些田产上至少把本钱都赚了回来,至于以后长达二十年的偿还期,就算遇到几年的自然灾害也只是让他们少赚一些而已,尤其是将手中田产捐给书院更是为他在各地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这是金钱所不能够买来的!
第一第四百零四章 来州
王静辉的地产生意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玩得起的,在大宋也不会超过十个,但是有这个资本未必有能力能够玩得转,现在看来王静辉和徐氏合作当初是最佳之举。徐氏以其经营优势将王静辉的创意变成了金钱,双方互相扶助才走到今天。
熙宁六年六月,大宋正式推出个人所得税法,试行区域为京畿路、河北诸路、两浙路、淮南东西两路。这样的税法完全是靠王安石和司马光的魅力才得以通过的,大宋目前也只有这两个人才有这样的人格魅力排除众议通过这么招人恨的税法——这是第一部专门针对富人所征收的税法。尽管这部税法十分招富人恨,但是大宋士林对此非常赞赏,王静辉等大宋士林中有名望的人一起在大宋的主流报纸学刊上发表大量文章以为新税法摇旗呐喊——尽管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政治较量,但在这个时代的士子心思大多数都是非常简单的,这也归功于大宋立国者当初希望天下读书人与君共同汉国的思想所致。虽然不知道当初太祖太宗皇帝是否真的打算让读书人和他们共同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