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善骑射,能开硬弓。后唐时就已经应募加入军伍,二十多年前就已经是控鹤军指挥使。刘知远建立后汉的时候,李筠被任命为博州刺史;郭威建立后周的时候,李筠也曾随从作战,被任命为昭义军节度使、校检太尉、同平章事。在此后数年中,李筠反复与北汉军队交战,胜多败少,因功荣进太尉。
李筠自觉自觉资格老,对于自己没能加入到后周最高决策层,心中很是不满。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爱摆老资格。
当年郭荣多么强势,可是李筠就敢公然叫板,擅自征用国家赋税,满天下召集亡命之徒,增强自己的实力。这还了得?郭荣派来的监军实在是忍不住了,说了他几句,结果李筠居然暴跳如雷,愣是将这监军打入了大牢。当时柴荣正忙着率军南征,没工夫管他,也不愿让后院起火,就写了封不痛不痒的公文,臭骂了李筠几句了事。
郭荣顾全大局,可是李筠却不这么想,他接到郭荣派人送来的公文之后不久,就用那公文擦了屁股。在李筠看来,就连郭荣这么强势的皇帝都要对他妥协,说明他李筠威望甚高、实力极强!所以,在收到枢密院的文书之后,李筠觉得你董遵诲不过是个毛头小伙子,虽然战功比较强,可是资历浅啊,你有什么资格来对我指手画脚,你算个屁啊!
有着这样的心态,李筠不当场痛扁那个枢密院的信使已经算是给皇帝面子,但是他没有想到,当普天下所有的节度使全都俯首听命的时候,他的举动是何等的惹人注目!
不用董遵诲提议,范质等人为了捍卫自己的地位,也要对李筠加以惩治。而且现在国内外几无战事,后周庞大的战争机器正没有发泄的地方,更何况在韩通等人看来,李筠虽然骄傲自大,却没有叛逃后周的决心与勇气!
韩通立即建议,调李筠到凤翔府附近,让他远离经营了许久的潞州。这条提议,得到了范质、王溥的认同,却受到了魏仁辅和董遵诲的反对。在魏仁辅和董遵诲看来,李筠这个人极好脸面又颇为自大,枢密院如果将他调离,很可能让他铤而走险。不过因为五人之中已有三人表示同意,董遵诲也只能保留意见,同意调离李筠。
调李筠前往凤翔府的命令下达的时候,李筠正在宴请宾客,这时监军周光逊大踏步走了进来。他在潞州的这些日子,也受够了李筠的窝囊气,因此毫不客气,在这宴会上大声宣读了枢密院的调令。
李筠的脸色一下子变得铁青,看着宾客们礼节性的笑容,他却以为大家是在嘲笑他,心中更是燃起了万丈怒火。
李筠这个人的脾气就决定了他容易走极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