诲笑着说道:“就这么说定了,明天您让他到我府署报到,不要迟到!”
两人稍后又说了些闲话,随后韩通亲自将董遵诲送出府邸,韩微更是禁不住流下激动的泪来!
第450章 李筠造反
第450章
李筠造反
其实提拔韩微,只是董遵诲在赵普的建议下,缓和与韩通关系的一招棋。不过现在看来,效果很是不错,韩通在五人联席会议上与他的顶撞大幅度减小。当然,此举也惹来了无事生非的御史们的集中弹劾,大家非议的重点就放在韩通与韩微乃是亲父子、任命他为河堤使有任人唯亲的嫌疑上,不过此时力挺韩微就任的却不是他的父亲韩通,而是董遵诲,因为,韩微确实是个人才!
韩微就任河堤使以后,立即调取汴河数年来的水文情况,并加以用心揣摩。尤其是几个容易缺口的地方,所有的河堤都得到了重点修治。韩微甚至天天泡在工地上,有时更是亲自下水帮忙,双手愣是磨出了一双老茧。
在韩微的亲身带动下,汴河整修过程超乎顺利地进行着,以至于董遵诲都有提议让韩微主官水利工程的念头!不过修河这样耗费钱粮的事情,主要是在太平年间来执行,虽然目前大周周边的局势相对平缓,可也没有整治全国河流的通盘规划,董遵诲的想法虽好,却不实际。
此时百姓们收完了麦子,种好了高粱,进入了农闲时期。有些个百姓去城里打个零工,还有人试图跑到军队里,混口饭吃。各地节度使新官上任,正需要借着招纳新兵的名头来打乱军队中原有的小团体,塑造自己的威信,对于投军的士兵,只要身体条件较好,一律加以认可,于是各地军队的数量都有些变大。
对此情况,董遵诲特意提出,按照先帝(周世宗郭荣)在世时的命令,对各地军队进行考核挑选,从中选择精壮兵丁编入禁军,添加到侍卫亲军和殿前司的作战序列中。同时,从禁军中挑选部分军队前往各地执行戍守任务,不仅让士兵们得到了锻炼,也能有利于中央朝廷对地方的掌控。
董遵诲的提议立即得到了五人联席会议的一致通过,而各地节度使虽然舍不得自己军中的精壮兵丁,可也不敢跳出来与中央作对。而且他们还有个拿不上席面的念头,那就是趁此良机,将前任节度使没带走的亲信将士送到禁军之中,让自己彻底掌控手下的军队。对于执行戍守任务的禁军,各地节度使倒是比较欢迎,尤其是那些位于边境的节度使,当然,除了一个人,那就是李筠。
李筠原名李荣,在郭荣登基称帝以后,为了避讳,改名为李筠。他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