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过差。现在他当了皇帝没办法再立战功出风头,看到手下大将立功出风头,他难免心里不舒服。更何况李世民深得“使功不如使过”的三昧,所以他要借机发挥让那些大将的功劳变成过错,一来好方便日后再用,二来也显摆显摆自己的威风(李世民:你们这帮家伙别以为立了功就牛掰了,朕才是最牛掰的那个,谁敢不服气我就让他到牢房反省去)。
总而言之,无论是哪个原因,李靖心里都很清楚李世民不会真的杀了他,只要他不辩白地认罪,让李世民满足一下虚荣心,很快李世民就会放了他。
反观侯君集,史书上评价他“恃宠矜功,粗率无检”可谓切中要害。如果他不是恃宠矜功粗率无检的话,也不会从冲撞门禁开始慢慢走上了谋反之路。十年后,当侯君集身陷囹圄望月兴叹时,不知是否会想到自己其实早在十年前就向着自我毁灭迈出了一只脚了呢?
第二八五章 首征吐谷浑
第二八五章征吐谷浑
论爵位,侯君集比李靖略高一筹。因为他封国公时李靖才是县公,后来才封的国公。在最能体现官爵差异的食实封方面,武德九年侯君集的食实封就是千户,而李靖只有区区四百户。论圣眷,侯君集比李靖追随李世民要早,而且李世民对他的信任也多一些。这一点从两人的食实封就能明显看出来。论功劳,李靖灭一国半(突厥一个,吐谷浑算半个),侯君集也灭一国半(吐谷浑半个,高昌一个),可谓势均力敌。论遭遇,两人都是在立下大功后被弹劾下狱,可谓难兄难弟。然而两人的结局却有天壤之别。想来两人处事的不同心态应该就是李靖之所以能名垂青史安享晚年,而侯君集却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的根本原因吧?
李潜感叹了一番人生际遇之后,回到兵部继续当一个低眉顺眼的小侍郎。也许是他与侯君集之间的地位悬殊太大,侯君集不屑报复他,也许是侯君集是在太忙来不及报复他,总之,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贞观七年五月初九,殿中丞赵德楷奉旨出使吐谷浑。按照李潜前世的记忆,赵德楷这次出使极不顺利,不仅没有完成使命,他本人还会被伏允扣押。不过,最终结局还不错,算是有惊无险。只是,令李潜担忧地是历史已悄然生了变化。在李潜前世的记忆中,赵德楷出使吐谷浑的时间是贞观八年初,而现在才是贞观七年五月,也就是说赵德楷出使时间提前了近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