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曹操越来越喜欢曹丕,越来越不喜欢曹植。那么这可能是个原因,而从这里我们也看出这两个人的性格的不同,对吧。
那么就我们来看,大家一般人来看,如果让各位来选的话,我估计很多人会选曹植。因为曹植可爱啊,率真啊,坦诚啊;而曹丕心里头不知道藏着什么鬼主意,像曹丕那样御之以术、矫情自饰的人,不但是不可爱,而且还有点可怕,因为你搞不清楚他在想什么。但问题在于曹操现在不是要评选“谁是最可爱的人”,他要选择的是“谁是最可靠的人”。什么可靠?政治上可靠,政治上可靠是什么意思?保证他曹魏政权代代相传。而他曹魏政权这个时候是不稳固的,对不对,那边还有两个敌人,一个孙权,一个刘备,朝廷内部也在闹哄哄的,他这个时候就不能选一个任性的人、一个坦诚的人、一个性情中人,他得选一个工于心计的人,才能保证他这份家业传下去啊。
*曹操选接班人,首先是选一个搞政治的人,其次还需要政治上必须可靠。因为只有选一个政治可靠的人,曹操的家业才能够传承下去。曹植无疑是有才的,但最终由于性格上的原因而与太子之位失之交臂。公元217年,曹丕终于被正式立为太子,那么易中天先生又是如何分析曹丕的当选呢?
我认为曹丕最后当选有四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刚才讲的,工于心计。
第二个原因,文武双全。人家都知道说曹植有才,不知道曹丕也有才,而且是文武全才。我们去读《三国志》的这三个人的传,你就会发现,曹彰的才能主要在军事,是个武才;曹植的才能主要在文学,是文才;而曹丕是两方面都有。从文的角度来讲,曹丕是建安时代“三曹”之一,曹操、曹植、曹丕,三大诗人嘛。虽然他的诗比曹操、曹植相对而言写得差一点,但是他是中国第一个写七言诗的人,另外他有文艺理论,曹丕的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还是文艺理论家。而且武功很好,他从小骑马、射箭,功夫是相当了得的。他有一天和一个叫邓展的将军讨论剑术,讲着讲着邓展说,你说得是头头是道,曹丕说那我们比试比试嘛,顺手抓了一根甘蔗,——那时候甘蔗刚刚引进中国,还是贵族才能吃的东西,——抓起一跟甘蔗扔过去,然后自己再抓一根,说来,啪啪啪几下,把邓展打倒。全了,所以这也是原因啊。
第三个原因,就是曹丕身为长子。这前面我已经讲过了,长子又是嫡子,他这个地位是很高的。当时曹操向文武百官征求意见,我们在上一集讲到崔琰就是公开回答说立嫡以长,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