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主要指三个人,那就是曹丕、曹彰和曹植。为什么是这三个人呢?因为第一,这三个人都是卞夫人的儿子。我们知道曹操的元配是丁夫人,丁夫人后来跟曹操离异了,曹操就把卞夫人升为正妻。那么按照传统的礼法,正妻的儿子是最有条件做接班人的,那么这三个都是,这是第一点。第二点,这三个人都有水平,都有能力,表现也都很好。所以所谓夺嫡之争,主要是在曹操的卞夫人生的这三个儿子当中展开。
那么曹操在这三个儿子当中又选谁呢?一般认为,曹操最先排除出去的是曹彰。为什么是曹彰呢?因为曹彰好像不大合适做政治领袖。曹彰这个人在曹操的儿子当中也是很优秀的,他的相貌也比较特别,他的胡子是黄的,叫做黄须儿,非常勇敢,每次曹操派他出去打仗,他都能够凯旋而归。建安二十三年的时候,曹操又派曹彰出去打仗,曹操就跟他讲了:彰儿啊,在家为父子,出门为君臣,你可是领了将命出去的,这个军中的规矩你是知道的,好自为之啊。那么曹彰出去以后,确实是奋勇作战,身先士卒,凯旋而归。回到邺城的时候,曹彰做了两件事情,一个是超常规地奖励他手下的将士,大赏;第二就是见了曹操以后,汇报工作的时候把所有的功劳都归于部下。那么这个主意是谁出的?曹丕出的,因为曹彰回来的时候先见的曹丕,曹丕就说,你最好不要贪功,你把功劳归于部下。那么有历史学家分析说,曹丕这是使坏,怕曹彰功劳太大了,对他有威胁。没想到这下子他帮了曹彰的忙,曹彰这么一汇报,曹操非常高兴。把手伸过去,抓着曹彰的胡子说:我这个黄胡子的儿子,大有进步嘛。
但是曹彰他有一个什么问题呢?有勇无谋,不爱读书。这个人是不读书的,为此曹操教导过他,说我们曹家的子弟都是要读书的,你现在身为将帅,一点书都不读怎么行呢?然后开一个书单,说你读什么读什么读什么。曹彰说,诺。出来以后跟他的哥们儿说,哎呀,父亲都说什么啊?男子汉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