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征求意见有点鬼鬼祟祟吗?你这样不就把曹操就比下去了吗?曹操能够容忍吗?何况这个时候大权在握的曹操已经是杀人魔王一个了。我猜测崔琰之死和杨修之死的真正原因,恐怕在这个地方。
而且我们知道崔琰和杨修是在曹操的最后的岁月里被杀的,而这个时候曹魏集团内部的斗争异常激烈,因为曹操的几个儿子都在争夺接班人的地位,那么他们是怎么争夺的?最后又花落谁家呢?请看下集——夺嫡之争。 5
第三十讲 夺嫡之争
4
在曹操的晚年,接班人的问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曹彰、曹植、曹丕等人的夺嫡之争也异常激烈。为此,曹操甚至不惜采取非常手段,三兄弟之间为了太子之位也是勾心斗角、各显其能。那么曹操选择接班人的标准是什么呢?太子之位究竟会花落谁家?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夺嫡之争。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以后,曹操和刘备、孙权逐渐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了。公元213年,曹操被封为魏公,随后又被封为魏王,此时的曹操一切待遇与皇帝无异,只不过无皇帝之名而已。这时,不少官吏都劝曹操自立为帝,曹操处于政治上的考虑没有这样做,他采取了听天由命的态度,但到手的权利却必须代代相传。
在这种情况下,立谁为王太子,也就是基业的继承人,成为很重要的问题了。而在曹操的众多儿子中间,最有希望继承曹操权利的,就是曹彰、曹植和曹丕。于是,为了太子之位,他们凭借各自优势,开始了明争暗夺的斗争。那么,曹彰、曹植和曹丕究竟谁会最终胜出呢?这胜出的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玄机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夺嫡之争”。
易中天:
到了曹操的晚年,接班人问题就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曹操要选择一个继承他的权力和职位的人,选谁呢?据不完全统计,曹操有十五个老婆,二十五个儿子,这还是查得到的。在这二十五个儿子当中,原本最有希望接班的是长子曹昂,长子嘛;但是,他在建安二年,在征张绣的战争中牺牲了。曹操还有一个非常喜欢的孩子,曹冲,就是称象的那个,大家都知道;但是在建安十三年去世了,病故。当时曹操哭得是死去活来,这个时候曹丕就上前安慰父亲,曹操当时就说了这样一句话:“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冲儿死了是我的不幸,是你们这些人的幸运,因为你们这些人就有希望当太子了。
那么,曹操说的“汝曹”,或者说你们这些人指谁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