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匠、孙木匠他们,一脸的骄傲。周围的人赶紧送上一堆奉承话。话说这么聪明的小孩子还真没见过,自家还大一些的小子现在还整天只知道玩哪。
“泰儿,那你建这么大的的屋子是还要再放几台机器吗?”老爷子恢复得比较快,已经开始仔细观察起来。
“是啊,这一台水车可以带动十架机器左右。等试用结果出来了就可以接着改其它的了。不过到时候要把这两种机器分开放,免得棉絮污染到丝线。”听到孙子的话,老爷子点点头。
工匠很快就来了,因为抽丝还要用热水,所以先试用了搅车。
看到两个工匠都差点赶不上装料速度,老爷子们脸上笑开了花。这两个工匠以前是一个搅动一个装料的,脱籽儿的速度比这个水力的慢很多。
随后试用缫丝机。一个工匠就能同时抽二三十根丝,这还是她们不熟的缘故。而且机器转速恒定,抽出的生丝品相都很好。
这时老爷子的眼睛已经笑得看不到了:现在家里的绸缎产量就是局限在生丝的产量。有了这种水力缫丝机,家里的绸缎产量马上就能上一个台阶。而且如果孙子能将纺织机也改造出来,那家里的布庄生意就可以扩大好几倍。成本还能降低很多。
一通打赏后,严令大家保密。两个缫丝户留下来继续抽丝,并留下几个家丁看守,其余人就回家了。
在东院书房里,祖孙三代坐在一起讨论着。五岁的赵永泰也像个小大人似的坐在椅子上,看得老爷子和他爹一阵好笑。小家伙还没有椅子腿高,但是就不让抱,只能把他抱到椅子上。
“泰儿,你刚才说一台水车可以带十台缫丝机,是吗?”看到小永泰点点头继续说道:“那一台水车要多久才能完成?也要三个月?”他们毕竟也在关注着水车的进度,虽然了解得并不是很细致。
“这台水车用了三个月,主要是轴承制作太慢,用手工锤制出合格的轴承很慢,而且一不小心就要重新来过。所以我计划第二台水车用来带动锻压机,成型精度会比手工高很多,速度也快很多。以后制作水车就会很快了”听了爷爷的疑问,赵永泰解释道。
“那为什么不用这台水车直接装锻压机?”虽然还不是很明白锻压机是什么,但既然关系到主要部件的生产,父亲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因为力量不够。这台水车只是钢轴的,但转轮还是木质的。水车转动产生的力量对于锻压钢件来说还太小。所以第二台水车我准备用全钢的,或者转轮用铁的。再拦河筑坝提高水位。这样才能产程足够的力量来锻造钢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