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除此以外,政府不应该再开展更多的新项目。
原因7:“大楼”路线
有人把高楼作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事实上,相对于城市里的高楼来说,这个楼算得了什么呢?
中国大学的校长,也许没有一个人不会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也,有大师之谓也”。也没有一个人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可是,在实际的行动中,“大师思维”总是被“大楼思维”所淹没。
“大师思维”是做学问,办学的思维。可是,今天的大学不是做学问之地,也不是真正意义的办学。只要设身处地为他人想想,就可以得到答案:教育是一个需要长期投资的事业,老老实实地去做,你今天的付出也许要到十年后才能见成效,而十年的周期,谁等得起?干部的提拔任命,十年可不是一个短的时间。于是,在这里,大师思维是行不通的。畅通无阻的是……美丽的校园、整齐的楼群、宽阔的马路、豪华的轿车、大笔的经费、大堆的论文,这是多么有生气的现代大学景象。制造出这般景象之后,“办学者”就有了未来。
第19节:“大楼”路线
在最短的时间里出成绩,出亮点,这是很多办学者的理想。为了能出成绩,他们可以不计成本,不择手段,甚至是做出严重违背规律的事。因为出了成绩,就能得到进一步的重用。而当前政策的负面效应,在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后才会显现,而那时已经与自己完全无关。没有人会来追究,没有人会来问责。
没有人关心教育的未来,只关心自己的未来。这样的发展轨迹,多少显得有点疯狂。
对话观点:
对于别人在过去一百年间发生过的错误,我们要想办法避免重犯。要懂这个道理并不难,但我们还是会犯别人已经犯过的错误。
其实做校长的大多都懂得怎么办学,只是受了一些限制,不大敢于讲话,而且并非心甘情愿地去采取一些短期行为。我们的体制约束了很多人。
我很反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有一个时间表的做法,尤其是有的学校领导向外宣布,到多少多少年把学校建设成世界一流,这会导致急功近利的行为。
对话人:杨福家
熊丙奇这几年,国内很多高校都在学习国外大学的办学经验,并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世界一流大学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吗?
杨福家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标准当然存在。包括培养出国际著名的有重大影响的杰出人才;师资队伍中有一批世界大师级学者;有一批世界领先水平的学科;科学研究领导世界潮流并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