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办成为当地社会服务、让老百姓满意的学校,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我国大学的世界排名是国家利益,涉及到我国在全世界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这当然需要考虑。同时,国家利益的另外一方面,是每个地方教育的发展,让更多人接受更高质量的高等教育。
熊丙奇国家选择几所学校进行重点投资与学校自身建设世界一流的关系是什么?
唐安国国家选择几所学校作为重点进行投资,这没有错。但是,什么学校能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不是政府说了算的。整个投资建设过程要公平、公正而且透明。政府在选择投资的学校时,要叫他们提供详细的发展计划,而一旦经费到达学校手中,怎么支配这些钱,应该把权力全部交给学校。
熊丙奇有人讲,即使我们国家有这样的实力支撑几所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但是如果不改变我们目前的办学体制,就永远办不成世界一流大学。
唐安国对。一流大学还有一个淘汰的问题,一是学生的淘汰,如果我们的北大、清华、复旦、交大进来100个学生,出去时99个都可以拿到学位的话,这样没有淘汰,对学生的要求并不是很高的。美国博士学位答辩不通过率相当高,首先取得博士论文的撰写资格时,就要淘汰一批,能够三年四年毕业的博士据我所知可能只有一半左右。二是学校的淘汰,要在一个投资周期结束后,作为投资者,政府应该组织专家按照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标准进行办学水平的评估,而评估结果,将影响下一轮的学校投资。这样,曾经获得投资的学校不敢懈怠,也给了其他学校获得新的投资的机会。
熊丙奇有的大学跟风要求自己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管是为了获得资金还是获得名气,那么,政府应该怎么办?政府在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制定基本的准则?
唐安国我们现在办学中有很多部门的制约,除了教育部这个主管部门,还有财政部、发改委等很多部门。钱是财政部拨的,教育部为了得到财政更多的支持,就需要有项目。如果两个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校,可能拨的钱就少,如果有二十所大学建世界一流学校,可能钱拨得就多一些。当然,不管财政部也好,教育部也好,或者是发改委也好,都是代表国家的,都应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说法:我们国家到底有多少钱、能支持多少学校。国家的钱也是纳税人的钱,应该用在两方面,一个是支持义务教育,另一个是把剩下的钱办少量的世界一流学校。国家要支持的事情肯定是必需的事情,我主张把剩下的钱支持边疆教育,少量的钱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