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的妾室无所出,静太妃生下的楚云铭不被看重,嫡子还不如庶长子,这是静太妃最大的痛苦,久而久之,成了心魔。
楚云铮和楚云铭一年年长大了,启蒙后一起习文练武,前者天资聪颖,饱受褒奖,后者也不是资质愚钝之人,只是和楚云铮一比,光芒就被掩盖了。而他们的父亲,日日将楚云铮带在身边,亲自指点他的功课,对楚云铭却鲜少有个笑脸。
随着楚云钊的出生,静太妃自知,夫君的心已完全被拴在了叶氏和两个庶子那里,任谁也不能再使他移步至别处。而他的夫君的意思,不需言明,傻瓜都看得出,他并不计较嫡庶之分,是决意要将两个庶子培养成代替他顶门立户的人。
而同样饱受冷落、忽视的楚云铭,比谁都更理解母亲为何长长独自垂泪,出身使得他不懂,不懂父亲为何横竖看不上自己,不懂自己的位置为何被别人代替。过多的猜测、不满,使得他过早地成熟,久而久之,心理慢慢扭曲。
楚云铮八岁那年,天下已经不太平,不时就有揭竿起义之人,声讨前朝皇帝的荒淫无道。楚父惦记着在外面的一些大额债务,怕兵荒马乱之后,借出去的银子打了水漂、楚家败落,便亲自带着几名亲信,去往外地讨债,一走就是大半年的光景。
静太妃知道,自己如果不能利用这段时间赶走叶氏,那么,日后自己只能是个住在府里吃闲饭的主母,她,包括她的儿子楚云铭,一世都不会有出头之日。
那日,是十五,她借着附近一座城镇有庙会,以上香的由头,带上了楚云铭,硬拉上了叶氏和楚云铮,出了府,在外停留一日,至傍晚才往回赶。
经过一段陡峭的山路,早被买通的车夫在马车上做了手脚,使得四人无法赶路,请他们下车到别处走走,修理好马车之后再上车。
静太妃便将叶氏引致悬崖边,下了狠心。而那时的楚云铮却步步不离叶氏左右,支都支不走。眼看着天色越来越黑,她心里焦急,又想着楚云铮不过是个孩子,一起解决又能怎样。
然而就在她出其不意推叶氏的时候,楚云铮却伸手拽住了叶氏,使得叶氏的身子悬在峭壁边,悬而不落。
连静太妃都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儿子会在此时帮忙,拼命去推打楚云铮。
楚云铮本就是全力拽着叶氏,如何还能有力气制服楚云铭,没坚持多久,身躯就被推了下去,却也顺势扯了楚云铭一把。
眼看着楚云铭就要为那对母子陪葬,静太妃爱子心切,不顾一切扑了下去……
静太妃和楚云铭算是命大,落在了半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