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老天爷是有灵的,天子不德,便久旱不雨。”
不知哪个嘴快的,嘟哝出这样一句。
明远在旁听见,心想:呵呵!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之说果然在民间影响巨大,几个世纪以后的宋代,还是不能消弭。
旁边赶紧有人提醒:“快闭嘴,这话难道也是能随便说的?”
原本那人却倔强:“换句话说,若是天子行德政,便会风调雨顺,天子不行德政,才会有大旱与蝗灾啊!”
他这话缓和了一些,却把矛头悄然从天子赵顼身上转开,转向其他人。
“朝廷所施行的是否是德政,这事儿是宰相管吧?”
明远心中一凛。
忽听一人开口:“听说了没,王安石罢相了!”
这个消息如同一声惊雷,将明远震得浑浑噩噩的,他立即转身,向相府赶去,身后却不依不饶地传来闲言碎语,“哎呀,别是王相公一被罢免,老天爷就下雨了吧!”
“真还别说……”
明远加快脚步,将闲话都抛在身后,他自己赶至王安石的相府。
以往这里总是门庭若市,候见者的车马能排出几百丈去。而今日,这里却冷冷清清的,明远不用等候,就请管家递了帖子——他想见的是王雱。
片刻工夫,管家就将明远引到了王雱那间独门独户的小院里。
与明远此前的预想不同,王雱的气色不错,脸上甚至有些红晕,他望着明远,流露出奇怪的笑容。
“远之,想必你也是听说了!”
明远点点头,追问:“可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王安石怎么突然就被罢相了?
虽然明远不是全无心理准备,他知道王安石会因前些时候市易法引起怨言,和这次旱灾的政治后果而被官家赵顼罢免。
只是……他明明用了一切手段,减轻了市易法对行市的冲击,又全力赈灾,安置流民——为什么王安石还是被罢相了呢?
王雱仰天叹了一口气,将来龙去脉告诉明远。
起因当然还是旱灾——因为大旱而受灾的州县数量一天天增加,被迫流徙的百姓数目渐渐成为一个天子难以接受的数字。
王安石当即劝慰天子:“水旱乃是常数,尧、汤的时代亦没能避免,此事不需官家过于忧虑,应当尽快由各级官员赈灾而应对才是。”1
谁知赵顼却道:“这样的旱灾岂是小事?朕所担心的是,这是官员行事不当引起的怨气啊!”
“如今各处都有抱怨朝廷盘剥,人情咨怨,甚至有出言不逊,辱骂朝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