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这么多年了,对这边的人也有一定了解,杜向东一只说他就想起是谁了,“于家老三?那不就是林珍前夫吗?”
说起林珍,罗树琴就有些感慨,实在没想到对方会干出抛下丈夫和孩子自己回城的事。
之前高考恢复,知青们都开足马力努力学习,打算借此机会回城,可惜第一年一个也没考上,第二年依旧如此。
她是试水过一次后,就没有再考。
倒也不是放弃了,一是觉得自己基础薄弱,即使考上最多也就是个大专或是有好高职,二是她觉得两个孩子当时还是太小,而且家里事情一大堆。
她当时接了不少针线活,后来家里又有吃食生意,再接着又承包了挂面厂,杜向东倒是说过支持她备战高考,财务的工作他可以兼任或是找人。
可是看到杜向东挂面厂还写了她的名字,后来在县城买房也是写的她的名,她觉得她也不差这两年,再等等再去考也是一样的,反正她也没想好上什么专业呢。
就这样她们生产队一个考上大学走的知青都没有,但今年年初的时候,上面政策也下来了,知青们可以陆续回城了,但条件是没在农村结婚的。
于是好多单身多年的知青们便收拾包袱回了城,但是像她和林珍这样在农村结了婚的就不行了。
她当然也不想回去,城里她爸和后妈的脸色她也不想看,更不想再回城干什么,那么多单身青年国家都安排不过来工作呢。
她以为林珍估计也跟她一样,因为林珍刚结婚没几个月就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为此她那看她不顺眼的婆婆对她态度大好,据说她在于家也不用下地干活,就看看孩子就可以了。
可即使这样,没想到知青回城的消息一下来,对方就跟她丈夫于建兵开始闹离婚,当时闹的全村都去看热闹了,她婆婆求她不要离,两个孩子才刚两岁多,哪里离的开妈。
她丈夫也不同意,可架不住她天天闹腾,于家也不是什么极品家庭,谁家也禁不住天天不过日子的闹,于是最后终于离了。
离婚当天林珍就收拾东西回了城,后来就再也没回来过。
“对呀,估计是受刺激了,于建兵这次估计把家底都投进来了。”杜向东道:“于家虽说比一般家庭富裕一点,可也是相对来说,到底就是家里劳动力多些,能攒个几百块钱也是不容易,上次买果树还不敢投这么多呢,这次就敢了。你说不是受刺激是什么?”
据说林珍走后没一个月,于建兵曾经带着两个孩子去过一次对方所在的城市找过她,可没多久就回来了,回来后在家待了十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