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失去了形形色色可资抱怨的资料。
我也想抱怨自己的记性坏,但因缺少几分富贵气,即使勉强凑热闹抱怨两句,未必使“贵人多忘”的逆定理即“多忘贵人”成立。我也很想抱怨台北的路不及纽约好找,但不器的我一打开地图就知道去龙山寺,去后港里,乃至于去深坑,去倒吊子该坐什么车。
我更羡慕的抱怨,是抱怨台北的菜馆变不出花样来,抱怨真正优秀的厨子都出国做了宣慰使。说来不怕人耻笑,我即使吃碗牛肉面也觉得回味无穷。对于那些高高兴兴地抱怨佣人难侍候,抱怨全台北没有一个好手艺的西装师傅的人物,我真是艳羡万分。
假如我能再做一遍小学生,再有机会写一遍“我的志愿”,我一定不再想当总统了,我只愿能够做一个时时刻刻可以抱怨的人。大抱怨固然可以造成大显赫的感觉,小抱怨也颇能顾盼自如,足以造成不肖如我者的嫉妒。说来真丢脸,我已经无行到连抱怨汽油贵的人都嫉妒的程度了(我的朋友们用汽油只止于打火机)。我嫉妒人家抱怨儿子不吃饭、不吃猪肝、不吃鸡腿——因为我的儿子从来不晓得吃饭前还有“母亲应该恳切地哀求,并许以逛街、冰淇淋等”的“文明规则”相较之下,很为犬子“援筷直吃”的缺乏教养的表现而羞愧。
我恨自己缺乏抱怨的资料,不过好在我虽然身不能至,尚能心向往之。我深恐有人仍恬不知耻地不懂得为自己不能抱怨而自卑而羞愤,乃谨撰文,但愿国中人士能父以勉子,兄以勉弟,以期他日能湔雪前耻,发愤图强,共缔光明之前程。
我还债去了
宇宙光
郭乃
那是我第一次听到管风琴的声音。当一对宣教士把那泛黄的唱片封套递给我看时,我就被照片深深地吸引住。
白发蓄胡的长者,弯着身躯坐在长板凳上,正在弹奏着一架老式的管风琴,那音乐栓长短参错着,在拥挤的空间里,显得有点不搭调。
而这位长者弹琴的专注神情,深深地吸引我。
后来我才知道这位长者就是史怀哲,而我所听到的管风琴声,正是他生前弹奏的珍贵余音。
我猜想当时的录音技术应该不是很好,所以杂音不少,可是每当我伴着琴声闭目沉思之际,那看似平实的旋律,汩汨然流入我的心田。
我必须承认:我对于弹奏者的兴趣,远大于我对他所诠释巴哈音乐的兴趣。
我想到这位非洲哲圣,他30岁以前,专注于他所热爱的音乐、哲学与神学的研究。我打从心里佩服他,因为他在20余岁,已经拥有神学及哲学博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