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的问题是生产水平极其低下,并不高产的种子。严重缺乏肥料,加上落后的耕作方式,造成田地里产出极低。尽管田地不少,但极低的产量让农民们并不能摆脱贫穷。
就拿红薯来说,罗剑他们试种时的亩产达几千斤,而在老家了解到的情况是亩产只有四五百斤。
“必须把化肥工业发展起来!”史可法的办公室里,罗剑坚定地说道。
“这就对了!你能作出这个决定,也不枉你跑一趟了!”史可法高兴地说道。
两人商量了一下,立即召开了会议。决定再建两个大型化工厂,对目前的南京政府来说,这个投资可不小。更何况罗剑和史可法都决定头两年只以成本价给农民提供化肥。
尽管这样会使财政有些吃紧,但这个决定没有人反对,就连朱聿键也投了赞成票。
走了不少弯路,虽然还远远谈不上成熟的技术。但化工厂现在生产基本的化肥已经不成问题。决心一下,相关部门立即开始了各项准备。
准备建设化工厂的同时,罗剑决定给各研究所加大投入,争取短时间内能取得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三年的时间不足以让罗剑知道哪种制度更适合这个时代,罗剑不是政治家,对社会制度的思考也只是在很浅的层次上,从小受到的教育也限制了他去做更多的尝试。
罗剑也不想去做这样的尝试,老百姓实在是太苦了。不能因为自己的尝试再去折腾他们,罗剑只希望让他们的生活好起来。哪怕慢一些。
现在能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发展科技,用技术的进步把社会这个蛋糕尽量做大,让更多的人能够从中受益。
技术突破性发展是完全可能的,最关键的是有理论和方向。几年努力建成的一些基础性工业虽然远远谈不上是完整的工业体系,但的确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靠罗剑和刘为民领进门的一些人现在在科技研究上已经开始分化,这是罗剑和刘为民都是十分乐见的。
宋应星老先生现在迷上了内燃机的研究,尽管石油的开采还远未提上议事日程,但老先生觉得内燃机跟蒸汽机相比有着无比的优势,他希望在有生之年把内燃机给弄出来,老先生甚至想拆了猛士车的发动机,刘为民没有答应。
方以智在研究所苦学了几个月,现在一头扎进了车间里,整天与陈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