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应。
方以智在研究所苦学了几个月,现在一头扎进了车间里,整天与陈子龙混在了一起,开始对机床进行实质性的改进,据他自己说,改进后的机床效率将会大大提高,有人问会提高多少,方以智笑而不答。
朱慈焕在电磁学习上的进步让罗剑尤感满意,现在问的有些问题连罗剑都已经解答不了。罗剑估计,半年之内朱慈焕在实验室里把发电机和电动机弄出来已经不是太大的问题。
让罗剑和柳兰都觉得有些奇怪的是王续,当初他的兴趣在物理上,不知道什么原因让他现在彻底地进入了数学研究,微积分现在对他来说已经不是问题。
化学有刘翠娥在,进步也十分明显,刘为民觉得她有成为居里夫人的潜质,是因为她迷上化学之后,除了吃饭和睡觉,几乎没有其他任何事情,为了保证她的研究,刘为民甚至专门给她安排了一个妇人和一个丫环照顾她的生活。
罗剑之所以敢肯定在技术上有大的突破,是因为这几个人并非只是他们单枪匹马地在研究,而是他们身后都有一帮年轻人在跟着学习,不久的将来,这帮年轻人就会挑起科技的大梁。
好在当初建研究所时,选的地址与国子监所在的地方不远,现在南京国立大学成立,这些各学科的尖子将一边在大学任教,一边作着自己的学习研究。
对这几个人,南京政府给了他们极高的待遇,他们每月的工资比罗剑和史可法都高,而且南京政府在研究所附近专门修建了一批别墅,免费提供给他们。
尽管宋应星他们对政府给他们几人这么高待遇表示了不满,他们认为政府更应该把钱花到教育上,而不是花在他们几个身上,但罗剑坚持如此,他就是要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导向,让更多的人们参与到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中来。
政府对科学技术如此重视,确实在南京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尽管不再有人说科学技术是“奇技淫巧”,但各种不以为然的想法还是不少。
几千年来形成的读书为做官的想法并非两三年时间就可以彻底纠正,很多读书人仍是不肯放弃“圣人之学”,期待着政府有一天能够“回心转意”,再次开启科举之门。
《明报》上出现的一篇攻击政府大抓科学技术政策的文章引发了舆论界的大讨论,没有人知道这篇文章其实是罗剑授意写的。
罗剑希望通过这种思想观念上的碰撞,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让以前的读书人能够从故纸堆里走出来,彻底放弃读书为了作官的思想,开始学习真正有用的东西。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