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感觉自己的脑袋炸开了,布达佩斯的警察不让他们放烟花,过年也不许放,但她的脑袋依然炸开了花。
她都搞不清楚,究竟是那一声妈吓人,还是让她接手12家餐馆更加吓人。
“不不不。”她拼命地摆手,“我接不了。”
大概两样都接不住吧。
话说出口,她又觉得自己好像有点不识相,赶紧解释:“现在没人手,在哪里忙得过来。”
周秋萍却不当回事:“没华人就请匈牙利人。香港老板在大陆开工厂,难不成还要把香港工人请到大陆来做事了?哪个政府招商引资都有两个基本目的,一个是引进外资发展本国经济,另一个就是解决剩余劳动力的问题。现在匈牙利赶这么多中国人走,就是因为它不缺劳动力本国事业率很高。你要是能够解决匈牙利人的工作问题,政府当然欢迎你留下来。”
旁边一张桌子上有人竖着耳朵听,闻声就发牢骚:“我们自己人的饭碗都还没解决呢。”
比起匈牙利人,开店做生意的华商当然更愿意雇佣同胞,一个是沟通方便,另一个就是便宜呗,尤其是黑户,工钱要比匈牙利本地人低的低。
出来做生意的又不是做慈善,谁不想自己利润大支出少。
周秋萍没接他的话茬,你继续和毛素珍说话:“雇佣本地人的好处有很多,一个是谁都有关系,我们出门在外没处下手的事,用人家的关系说不定很快就能解决。就说外国人在中国开公司吧,他们会专门拿出一笔钱雇佣干部家的小孩。以后跑申请手续什么的,让这些人去做,别人跑断腿都盖不了章,他们分分钟就能把手续办下来。当然,咱们未必要这样,但是早匈牙利本地人干活,打听消息都要比别人方便些。另外一个就是,我看匈牙利政府也是朝令夕改,一天一个主意。如果店里的匈牙利人多,假如政府逼着你生意做不下去要关门,你店里的雇员第一个不答应。来自本国居民的压力大了,政府也得考虑这么多人的饭碗问题,政策执行的时候,松一松手指头,店就能继续生存下去了呀。”
说来说去,好歹曾经在社会主义阵营呆过,还前后反抗过苏.联的霸.权主义。中匈两国在很多方面有共通之处,把事情掰开来说,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
起码毛素珍听到这些的第一反应不是天方夜谭,而是思考第二个难题:“请了这些匈牙利人也没用啊,他们又不会做中国菜。让他们做饭的话,这还叫中国餐馆吗?”
这在周秋萍眼中根本不是事儿,西餐馆的厨师都是外国人?怎么可能。就说洋快餐吧,它根本没厨师的概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