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渐渐多了起来,却没有那么多的货,有的时候,只能眼看到手的订单打了水漂,另一方面,断货又会导致顾客流失,而且对网店的信誉不好,三天两头的缺货,别人就不会来了,这样下来是个恶性循环。
收货的问题让苏钧疲于奔命,没办法,他只能多往山里跑,一家一户的零散收货。他有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到这上面了,越来越觉得吃力,工作强度太大。
镇子上到收货的山户要走两个多小时,而且每户之间还隔着半个小时的山路,晴天还好,大不了就苦点累点。要是天公不作美,到了雨天就成了问题了。
下雨上山比较危险。一下雨,山路就会变得泥泞,泥土也会松软,路很不好走,而且山顶还会滚落石头,上山简直堪比探险了。
所以一到了雨天,苏钧也就无能为力,只能干等着。
苏钧回来了的两个月,每天跑来跑去,本来偏白的肤色晒成了小麦色,看着倒是精神了不少,现在山户都认识这个收货的帅小伙儿。
要说不累是不可能的,他开的店是所谓的一人店,老板,客户,打包,收货全部是苏钧一个人做。开始的时候简直是手忙脚乱,不过现在苏钧渐渐习惯了工作的强度,倒也不觉得多辛苦。
万事起头难,苏钧骨子里有种倔强,他当初既然决定要回来,就想到了一切可能会有的艰难,为了这个决定,他前后研究了不少时间。
苏钧相信自己的判断力,他回来前就做过市场调研,对网店很有信心,并不是冲动之举。
现在城市人都追求绿色无污染的健康饮食,五谷杂粮比大米的价格贵上几倍,有机的蔬菜价格更是在天上,让人砸舌,酒店里随便一盘山珍都能要价几百。这一片明显有很大的还未被开发的市场,他有信心把自己的网店做起来。
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石溪镇这边都是山区,货分布的很广,乡镇之间隔着的是连绵的大山,需要的货可能几十个乡镇都有,但是如果真的自己每个镇每个村的去跑,不知道要跑多久,工作量大而繁琐,根本就顾及不过来。
最重要的是,就算你跑了,也不一定收到要的货,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苏钧也一直苦恼这点,石溪一直有人做特产,但是没有一个人把土特产做大,估计就是因为这点,零散着卖倒是还成,但是要的供货量大了,就顾及不过来了。苏钧想着要是能想个法子把货源的这一个网串联起来,事情就会变得简单很多。
老旧的挨家挨户的收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
苏钧苦于无策,而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