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有这样一位陪上了自己全族为大家谋福利的老大,后世文人写文章的时候谁不得夸他两句?
也怪太宗文皇帝没有真的痛下杀手,最终留下了祸根。
这些没有被诛杀的门生故吏牵头成立了最早的“龟山书社”,这些文人掌握着舆论喉舌,联合到一起慢慢鼓噪声势。
从江南才子祝枝山的笔记《野记》开始,人为制造了所谓神州历史上第一个诛十族的案例,突出韩老四残暴,方孝孺忠君。
谎话说了一千遍就让很多人都无视史实相信了这一点。
人心变化之下这一份假圣旨《诛方孝孺十族诏》也变成了符应镇物。
本就是为了隐藏他们的身份以免被朝廷针对,自然获得了“天网恢恢,又疏又漏”的能力。
纵使他们有朝一日真的被皇帝送了一个“十族消消乐套餐”,也能靠着这件宝贝留下许多漏网之鱼。
凤洲山人目视追来的王澄又恨又怒:
“不要说只是书中的九天玄女,就算是社稷主下诏都不可能把我们全部杀光。
你就是刚刚在瀛洲立功,得了一身御赐麒麟袍的王富贵是吧?老夫已经记住你这条社稷主的走狗了!
咱们走着瞧!”
王澄挑挑眉梢,心道:
“韩武圭当时也是这么跟我说的,然后蒲寿英的.十族就没了,你们倒是挺有缘。”
他其实能理解这些活下来的“第十族”后裔,失去了重新成为门阀的机会,自然格外敌视大昭王朝。
甚至猜测土木堡之变中勋贵一脉差点被一锅端,导致此后文武彻底失衡,有没有可能也是他们的一次蓄意报复?
“本来应该是老朱家吃的苦,老韩家那是一个也没落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