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馨梅的父母都是年近六旬的人,他们对编制和体制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说那是他们的生命也不为过,但是,他们不知道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往前迈进,社会生活中,除了老气横秋的体制和编制这种特殊阶层的专利品,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多他们意想不到的新生事物,而且展现出勃勃生机。
“爸,我理解你们的担心,也知道你们这些想法都是为了我好,但是你们也许不知道我们单位那种国营企业的现状,完全可以用岌岌可危来形容,还能坚持多久,我看厂里的主要领导心里都没有底。”赵馨梅道。
“以前从来没听你说过,那么大的国营企业,全省食品行业前五名,在全国都数得着的向阳食品厂,怎么会变成这样?”两位老人对女儿说的事情颇感震惊。
“我就是厂里企管科的,要说原因,不用别人总结,我就知道的一清二楚,不外乎体制僵化,机制死板,缺乏动力,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还有任人唯亲,等等等等。”赵馨梅漫不经心地说。
“既然你们知道这些弊端,为什么不跟上级领导反映,不怕有毛病,你们给领导提出来,改了不就没事了吗?”
赵馨梅哈哈大笑,“你们二老是月球上来的吗?这才刚从单位退休多长时间,怎么就把自己单位那些毛病忘的一干二净了?回想你们上班那会儿,单位是个什么状况,你们就不会对我说这些情况感到奇怪了。”
“是啊,我们不否认哪个单位都有这样那样的弊端,但我们在单位上班那会儿,没有感受到压力和危机。”赵馨梅的父亲是华兴市一家地方国营企业的中层干部,母亲是一家商店的职工。
“生在那个年代,算你们幸运,但那是以牺牲为数众多的体制外那些劳苦大众的利益,维系了你们的幸运,那是人类社会最大的不公平!都是中国人,凭什么种粮的吃不饱肚子,而做工的得过且过,却一日三餐无忧?”赵馨梅言辞犀利,他们那个时代的大学生,思想空前活跃,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