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后扩建,将桃花坞改名‘武陵春色’,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另一处在紫禁城乾西二所,乾隆还是弘历的时候,成婚时雍正赐居,亲笔题名“乐善堂”匾,乾隆登基后改为重华宫…”
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意思就是,不管是桃花坞,还是乐善堂,从前到后不过存在了七八年?
这样改来改去,不是专门研究这个的,哪个能记得住?
包括这个“乐善”,要不是乾隆的《乐善堂集》太出名,刻本流传的极多,郝钧和赵修能压根就想不起来。
但林思成却记得一清二楚,详之又详?
暗暗惊疑,郝钧翻过扉页。
刻版极好,字体清晰,架构工整,疏朗有间。唯有一点不好,手写的注解太多:绳头小楷有如蚂蚁,写的比原版还要密。
仔细瞅了几眼,都翻了过去,感觉有些不对,郝钧又翻了回来。
林林总总五六位的笔迹,其余都是楷书,书写工整,架构严谨,字里透着恭敬,笔迹隐现谦逊。
唯有一位,写的却是行楷?
字写的不错,清雅柔媚,圆润遒丽。但感觉,极是洒脱,且透着随意。
关键的是,郝钧越看这字,越觉得眼熟?
下意识的,他又往下翻,隔几页,就会出现几段。郝钧一边看,一边在桌上划。
连翻了十几页,脑海中划过一道灵光,他赫然抬头,脸上的肉抽了两下。
就说怎么这么眼熟?
荣宝斋专营字画,扎根京城三百年,拍过的,以及鉴定过的乾隆真迹,又何止是一幅?
低头再看,咋看咋像?
琢磨了好一阵,郝钧蠕动嘴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