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xt_36">“对,就是乐善!”
赵修能也跟着念叨,随即,瞳孔缩了一下。
乍一眼,挺普通。意境甚至还没有前面的“归真”、“抱朴”来的高。来一百个人,九十九点九个都只当是闲印,一掠而过。
但刚刚才看过两位皇帝的肖像画,又看过雍正的亲王闲章。但凡了解一点清代历史,看到《乐善》的第一眼,就能想到了乾隆为皇子时,用来读书的乐善堂。
郝钧没去过,赵修能也没去过,具体在哪一块不清楚。但他们至少知道,乾隆一生最为得意的诗文全集《乐善堂集》,就在乐善堂创作。
荣宝斋曾拍卖过两卷内务刻本,上面盖的就是这么一枚章,赵修能同样见过钤有《乐善》堂印的清宫内藏字画,上面盖的还是这方章。
仔细再看,再努力回忆:一模一样…
两人继续往下找,来回两遍,又齐齐的一伸手,指着《乐善》旁边的《桃花坞》。
乍看喻意,同样很普通,明清两代拉出来十个文人,至少三四个有这种闲章。甚至还没之前的“停云馆”,“养拙轩”来的好听。
但问题是,看这刻工,看这篆刻风格,和那方《乐善》根本就没区别。
再和刚才的那方《圆明居士》做对比:这两方印的架构更为工整,线条更为精细,字体更为严谨。
这摆明就是内务府玉作工达到巅峰时期的“乾隆工”…
两人对视一眼,又抬起头,盯着林思成:“这一本,是乾隆藏书?”
“乾隆立储比较早,但封王比较晚,算是他皇子时的藏书…”
林思成点点头,指了指《乐善》:“原有两处,一处在圆明园,康熙末建成,雍正四年赐予乾隆,雍正亲笔题匾,园名‘桃花坞’,堂名‘乐善’…
乾隆在此读书,作《乐善堂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