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思成说了不算,得证明。
如果是以前,肯定千难万难,因为必须要与故宫博物院珍藏的真迹、拓本做对比。
但现在,就很容易…不是因为王齐志,而是因为还没看的那几方钤印。
其一,画心右上角落里的一方圆形戳,约摸指大小,但刻的极为繁复:花团锦簇,密密麻麻的饰纹中间,围着一个阳刻的“人”字。
如果是之前,林思成肯定一头雾水,不明所以。但既然断定这是项氏伪作,董其昌代笔,这枚章的来历呼之欲出:项墨林专防别人仿笔,或是将他仿制的仿品当作真迹出售的密码章。
道理和保力不收这幅字的道理一模一样:怕砸招牌。
又称“千字文”章,既从千字文中取字,辅刻暗含密码的花纹。
比如京城、台北,以及各大博物馆的那几幅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其中五幅全部都有这种章。
就凭这枚章,不用王齐志打招呼,更不用师娘打电话,只要拿到故宫,保准领导第一时间打开文华殿,把董其昌的真迹拿出来做对比。
因为故宫里盖了这种章的项氏伪作,光是字画就有四千余幅,而且无一不是名家仿笔。所以,故宫比谁都想搞清楚,是谁代的笔…
再看剩下的两方:一枚稍小,钤于画心下方偏左,另一稍大,钤于题字正上方。
字迹工整庄重,印痕深浅如一,但可惜,全是梵文。而且是存在于四世纪之前的婆罗米体。
说简单点,和汉字的鸟虫篆字差不多,只用于石刻和铭文。
密宗教义中称,为至高神明大日如来所造,所以重要的经文、佛典中,都会钤印这种字体的印章,以用来加持法力。
同时,也是鉴藏章。
但极难辩认,难度不比把虫鸟篆翻译成现代汉字的难度低,林思成只能先写在纸上,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