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再加把火,开战前先恶心一下对面,动摇其军心,总归是有用的!”
“明白!”
马老板与陈默不对付,这不仅是阿里内部人尽皆知的事,整个互联网圈都清楚,彼岸与阿里向来针锋相对——从当年的《赢在华夏》之争,到互联网大会上的隔空互怼,皆是明证。
尤其年前,老板将他、蒋凡与彭蕾召集到一起,列出一份《春泥计划》任命他们三人分别负责三条战线,这份重任的分量不言而喻。
若能通过钉钉在企业级SaaS市场打开局面,未来或许能为反攻微信奠定基础,而他在公司内部的声望与地位,也必然会水涨船高。
其实在钉钉之前,阿里还推出过一款名为“来往”的产品。
数年前那场社交大战中,微信与微聊的“双微之争”搅动风云,彼岸趁势崛起。
马老板当时极具前瞻性地布局社交版图,起初想以阿里的旺旺应战,却发现旺旺与电商场景深度绑定,改造基因的难度极大,见事不可为便果断放弃。
随后,他任命当时的CEO、花名“铁木真”的陆兆禧全权负责此事。
后者集结阿里巴巴上下之力打造“来往”,声势浩大,其迫切之心昭然若揭,大有“以金钱换时间”的架势。
他作为技术负责人参与其中时,上午还在原部门开会,下午就被调到来往团队,仓促到连原工作都来不及交接。
集集团之力打造的来往,上线初期也曾风光一时,第二个月用户数便突破数百万。
但好景不长,因与微信过于相似、缺乏差异化,最终难以留存用户。
同时,来往团队规模急速扩张,也暴露了诸多内部管理问题,很多时候,一加一未必大于二,甚至有些极端情况还小于一。
最终,来往被战略性放弃。
作为负责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