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山城工业园区项目以及与电网山城公司合作。
其三则是数据变现,针对于用户画像进行数据方面的变现。
三大中长期战略,预期可以为来利科技创造25亿元左右的营收,就样预期到2024年,来利科技的营收可以提升至75亿元上下,做得好了百亿也不是不可能。
“对应的模板有两家公司,一个是江淮汽车,一个是协鑫能科。”
江淮汽车通过给闻界代工,营收大幅度增长,市值也搭上新能源赛道的东风,实现翻倍。
而A股上市公司协鑫能科,自转型换电运营之后,PE从15倍升至40倍。
眼下破局的关键就是将这六亿元的资金集中快速的利用起来,获得集团公司的帮助,争取在2023年能够实现年营收50亿元的目标。
同时,可以通过电池租赁业务,锁定长期现金流,三年之内新能源业务可以完全替代摩托车板块。
并且,还能够带动上市公司估值的提升。
“想法不错,去做吧,既然重组了利帆,就要把他做好,你需要什么帮助可以跟集团提,我会给各部门打招呼的。”
真如曾纪祥的计划那般,从较为落后的传统制造业,转型至以新能源为主的智能制造。
那么,来利科技就真的配得上科技这二字了。
除了这些战略规划之外,曾纪祥还带来了一份巨量引擎内部不流通的文件,是关于转型之后的来利科技市值评估的。
文件当中给予了曾纪祥转型战略对应A股市值的三大假设,2024年是来利科技的时间节点。
技术突破加上市占率的提升,以及竞争加剧导致转型失败,对应了三大估值。
悲观上,来利科技市值可以跌至40亿以下,中性上的市值为70亿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