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攻下。”
“我们倒是可以趁这个时机,派人前往关东对皇帝嘘寒问暖,趁机递出台阶。”
罗隐适当开口,而他这番话也并非空穴来风。
洛阳不比关中,可以说是真正的易守难攻。
只要有足够的兵力,加上守城将领布防得当,坚守几个月并不困难。
若是遇到王世充这种存在,便是李世民都需要耗费一年半载,才能将其攻破。
类似安史之乱,一个多月便攻入洛阳那种事情总归是少数。
“黄巢围攻洛阳,这对我们确实有好处,他越晚打下洛阳,我们施展手段的时间就越长。”
刘继隆收起这封奏表,随后看向罗隐道:“吾亲自手书一封,你挑选有能之人前往关东,寻到皇帝行在后,看看能否缓和吾与朝廷关系。”
罗隐眼前一亮,连忙作揖:“殿下放心,臣定不负众望。”
君臣对答间,刘继隆写下一封手书,随即转交给了罗隐。
罗隐小心翼翼收起,紧接着看向刘继隆,却见刘继隆望向马车外,目光是那一群群仰望马车的农户。
“昭谏,你觉得百姓秉性如何?”
刘继隆询问罗隐,罗隐闻言没敢立马回答,而是小心翼翼道:“百姓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他借用《荀子·哀公》中的这句话来回答,可刘继隆并不满意,因为他询问的是百姓的秉性。
不过罗隐避重就轻,甚至有些偏题的回答,倒也能说明他对百姓的看法。
刘继隆前世学过不少有关政治的东西,其中阶级矛盾无疑是必谈的一个政治问题。
每个时代的阶级矛盾各有不同,如果真的要划分,其实就是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