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荆道乾轻叹一声上了马车,他能代理安徽布政是朱珪一力举荐的结果,可朱珪这个封堵政策又的确造成大量灾民死亡,于公他当抵制朱珪这道命令,但于私又实是不好反对,只能将希望寄托于也不知能干多久的继任者身上了。
送走荆道乾后,赵安回到城中没有着急接见凤阳府一干官员,而是花了半个时辰时间细读荆道乾的工作日志,随后动用藩司大印颁布一条命令。
即各州县自即日起只要是往灾区运粮运物资的,由州县主官自行决断,不必往藩台衙门上报,事后报备即可。
对于民间自发往灾区运送粮食物资的,沿途各地一律放行,不得刁难,若有违者必重处。
同样,灾区各州县凡是为了救灾出台的举措,也一律先行再报。
跟先斩后奏一个道理,以节省公文来回汇报请示的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于当下安徽而言,绝不是一句戏言。
赵安可不希望因为一道道在路上传递的公文令那些本可以马上救活的灾民成为一具具“倒尸”。
大规模、全方位往下放权,本就是救灾的重要手段。
可惜,这个手段直到两百年后才成为普遍现象。
安排完此事后,赵安便叫人通知所有在凤阳府城的官员,无论文武皆来开会。
作为新任暂署藩台,这也是应有之意。
毕竟赵安要靠这些官员来推动落实救灾条款,没有这些官员的配合,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空谈。
凤阳城中最大的官有两个,文官是正四品的凤阳知府李源,武官是正二品的寿春镇总兵丁木三。
开会的目的除了是要和李源落实凤阳府救灾事宜,也是要同这个丁总兵谈一谈绿营调动权。
寿春镇绿营如今执行的是巡抚朱珪的封堵命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