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
不然也不会在曹魏与大汉交战时袖手旁观,两不相帮。
这与关中乃是大汉龙兴之地,人心思汉是有些干系的。
两不相帮,是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蜀汉”究竟能不能行,而自打大汉打败曹魏后,关中许多世族大宗开始主动寻求与大汉的合作,交出了他们不曾对曹魏上交的户口。
譬如追求进步的京兆韦杜,向大汉交出的隐户就各有两千余户,比眼下这临晋户口还要多上两倍,令刘禅不得不为之惊叹。
但越往东,越靠近曹魏边境,主动与大汉合作的大宗就越少。
他们仍在担忧曹魏随时会打回来,只能当墙头草,维持着与汉魏双方的暧昧关系。
大汉入主后,他们虽纷纷主动献粮,但仍然把持着户口,就是这种暧昧关系的一种体现。
陈祗看向默然不语的天子,一时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壮着胆子道:
“陛下,纵使百姓惨遭凌虐,却仍旧努力地活着,至活不下去,宁可自溺,也不愿卖田卖身,成为佃农田隶…这大概是百姓安土重迁,不愿轻弃祖宅祖地之故啊。
“陛下刚说要设民屯,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臣恐怕,这些百姓未必能体会陛下好意啊。
“毕竟…要设立民屯,便要使这些百姓迁聚一处,重新分田,田地需要重新开垦,屋宅也要重新建造。
“百姓如何愿意舍弃他们原来的田地屋宅,去花费额外的心力开垦荒地,建造屋舍呢?”
陈祗言罢,刘禅扭头与其对视。
少顷,又移目四野,看向大片大片的田地与零零散散的屋舍。
陈祗所言很有道理。
自给自足的小农之家是经不起折腾的,所谓的安土重迁,事实上就是陈祗口中这些很现实的考量,因为变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