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松。
且说,除了上述这些分析外,他之所以执意要去长安,还有着不好当着这些大臣之面说出的正当理由。
那便是历史事实告诉他:
最关键的大战,决战,创业奠基者一定要在,一定要用关键战役的胜利,往军队身上打上自己的烙印,壮大自己的威望。
最典型正反面例子:
创立大唐的关键大战,李渊一次都没参与,全靠李世民了。
最后的结果就是军方只认军神李二,不认得什么李渊。
而马上打天下的李世民,最终在马下治天下时,也创造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丞相不可能给他撑一辈子腰。
他这天子总有要独自面对骄兵悍将与文官集团的一天。
既然有那么一天,那么还有什么比马上打天下打出来的赫赫威名,更能让文武官僚慑服的呢?
总是要吃苦的。
风险与机遇总是并存的。
今日不吃前线的苦,将来就要吃骄兵悍将们尾大不掉、拥兵自重的苦。
今日不面对前线的险,将来就要面对调不动兵、镇不动乱、改不了革、收不上税的险。
归根结底,马上打天下,是为了马下治天下。
打仗是手段,不是目的,治天下才是目的。
若不能像李二一般拥有军权威望加持,那么治天下时,就注定了要处处遭到文武官员的掣肘。
最终肯定是不得不妥协让步,然后遗患后世,抱憾终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