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盼革命一定成功。他双手泰然放在背后,显得庄重、稳健、大度。
林蔚,1898年出生,与彭公达同乡,是一位颇具文化素养的革命家,曾于1927年“马日事变”时任湖南临时省委代理书记。1928年1月被反动派杀害于湖南醴陵时年仅30岁,任该县县委书记。毛泽东1950年给林蔚的五哥写信时说:“林蔚同志,死事极可痛惜,将来自应与全国各地死难同志一同有所纪念。”林蔚石雕像的气质反映出毛泽东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他身着西服,双手交握于胸前,面部严峻的表情,正好表现出他能文能武,有勇有谋的才智和沉着坚毅、灵壑正气,满腔热血的个性特征。
孙仁,1917年出生于湘乡,后迁居韶山,这位大革命时期的儿童团长,抗战时期的重庆市委书记,既是英勇的军事指挥员,又是杰出的党务工作者。1948年9月7日,他不幸于31岁时在四川武胜县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生前主要从事党务工作,石雕像塑造他身穿长衫,右手拿着一卷书籍或文件之类,左手插在裤兜里。面部表情及其装束姿态似带神秘色彩,反映出了我党在极其险恶环境时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设计者为了真实地塑造他们壮怀激烈、壮志未酬的形象,在取材设计时还注重了每座像在动态、衣着、神情上的差异,避免了艺术创作上的一般化,采用归纳法,以小见大,把他们整个人生各个历史片段的光环凝聚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光辉夺目的形象。
从韶山革命烈士陵园出来,联想到我此行的采访任务,心情越发不能平静,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毛泽民、杨开慧、毛泽覃、毛泽健、毛楚雄、毛岸英、彭公达、林蔚、孙仁等无数革命先烈用热血、用生命换来的,生活在今天的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革命干部,每一个工人、农民、学生,都应该好好地热爱今天,珍惜今天,护卫今天,如果做出有损今天的事情,怎么对得起献身的无数革命先烈?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