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在斑驳的寺墙上,将青砖黛瓦染成一片暖橘色。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古寺,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保持着古朴庄重的气韵。
黄编村旧称白石沙头村,原是珠江口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北宋年间,苏东坡后人南迁至此,渐渐在此落地生根。那些苏氏族人如同珠江三角洲的红树林一般,在咸淡水交汇处顽强生长,最终繁衍成枝繁叶茂的大家族。
寺前那株老榕树已有六百余年树龄,粗壮的树干要五六个人才能合抱。树冠如巨伞般撑开,投下的阴影几乎覆盖了半个前院。这棵树是当年修建赉思堂时,族长苏近斋亲手栽下的。如今赉思堂虽已不存,但这棵老树依然郁郁葱葱,见证着苏氏一族在这片土地上的兴衰荣辱。
苏茵茵换上了一袭素雅的宋代服饰,衣袂飘飘间透着几分古意。她轻抚腰间玉佩,那枚刻着“三苏“纹样的古玉在暮色中泛着温润的光泽。走进寺门时,她听见两个道人正在低声交谈。
“今年清明怕是要破例了。“年轻些的道人叹气道,“寺里存放的骨灰盒已逾十万之数,若再允许烧香祭拜,只怕整个寺庙都要被熏成黑炭。“
年长的道人眉头紧锁,花白的胡须微微颤动:“五百多年来,眉山寺从未断过清明香火。就算不许外姓人烧香,苏氏族人总该...“
“——不让烧香,但没说不让'点灯'啊。“
苏茵茵的声音突然插入,惊得两位道人后退半步。她指尖轻抚玉佩,那枚古玉突然泛起奇异的磷光,在暮色中勾勒出复杂的璇玑图轮廓。道人定睛一看,顿时肃然起敬——那玉佩上的七重星纹,正是赉思堂秘传的“北斗授印“。
“灯传三昧火,树老七星纹...“年长的道人用古老的广府古语喃喃道,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莫非姑娘是...“
苏茵茵但笑不语,素手轻扬间,寺檐下的铜铃无风自鸣。铃舌上锈蚀的“黄编苏氏“铭文簌簌剥落,露出内层鎏金的考工记榫卯图谱。与此同时,年轻道人手中的竹扫帚“咔嚓“一声裂开,柄芯竟藏着半截宋代罗盘,指针正疯狂旋转,直指寺后那株千年古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