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皇家规制还多出一趾,这多出来的一趾,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家族不为人知的荣耀;
青砖的缝隙里,镶嵌着考工记中已然失传的榫卯秘术,每一处榫卯,都凝聚着先辈们的智慧密码;
香炉中升起的烟柱,始终垂直于北斗七星的方位,宛如在与浩瀚星空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在华夏大地,苏家祠并不少见。对于苏茵茵所属的苏家而言,他们自幼便能在众多苏家祠中,一眼分辨出哪些与自己同属一脉:但凡来自苏秦后裔族人的苏家祠,都有一个共同的显著特征——三苏标志。
世人大多知晓苏秦是纵横家,却鲜有人知,苏秦实则是“三苏”家族的奠基人。苏秦出生于东周洛阳古轩里太平庄,师从鬼谷子,习得纵横之术,成为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大家。然而,少有人了解,苏秦还有两个弟弟,苏代与苏厉。他将纵横之术巧妙运用在兄弟家族之中,构建起以“三苏”为根基的世代传承。
第一代“三苏”,自然是苏秦、苏代、苏厉三兄弟,他们皆是纵横家。后世之人总以为纵横家的核心在于辩才,实则辩才不过是表象而已。纵横家真正的核心,从来不是那唇枪舌剑的口才,而是对“势”的精心编织与对“情”的精准掌控。前者如同暗流在七国疆域之下悄然涌动,布下无形的丝线;后者恰似春雨,无声滋润大地,让敌手在不知不觉中心甘情愿地踏入预设的棋局。
两千多年来,“三苏”传承,已然成为苏秦家族嫡传的显著标志。汉代以后,以苏建、苏武为首的武功派“三苏”,成为苏氏家族第二支重要分支。到了唐代,又出现以苏世长为首的“三苏”,延续着家族的影响力。而在宋代,“三苏”迎来了巅峰时刻,眉山“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将苏氏的文脉推向了华夏文明的顶峰。
至此,“三苏”模式定型,以“文韬武略、合纵连横”为核心,在华夏大地上编织出一张跨越千年的无形暗网。这张网以苏家祠堂的香火作为节点,以族谱的密码作为脉络,将苏氏的血脉化作流动的墨迹,在历史的长卷上书写着那些不为人知的契约。
暮色四合时分,苏茵茵踏入了番禺黄编村的眉山寺。夕阳的余晖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