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曰无问,云气缭绕,仙迹可寻。山巅隐现一道观,亦名无问,香火绵延,仙气氤氲。观中主持者,号无问仙,道行高深,然收徒甚严,虽常设坛论道,门下弟子寥寥无几。
山麓之下,有少年李一杲,心向仙道,每闻无问仙讲经,必携佳肴上山,供奉左右。无论讲坛开启与否,他皆上山与无问仙品茗谈天,共话桑麻。因之,二人情谊笃厚,无所不谈。
李一杲久有拜师之念,然无问仙每言缘分未至,道法不可轻传。一日,李一杲又问缘分之事,无问仙微笑而答:“当你遇命中之人,缘分自然降临。”李一杲闻言大笑:“命中之人,莫非吾之未来妻耶?”无问仙亦笑而不答。
李一杲又问:“仙长修何道?”无问仙答曰:“我修生命大道,顺应天地之生机。”李一杲点头赞叹,心生向往。
忽一日,李一杲辞别无问仙,言欲上京赴试。无问仙赠言:“此行或遇奇缘。”言罢,随手拾石一枚,赠予李一杲,道:“若此石生叶,即是你机缘到来之时。”
李一杲疑惑接石,但见石质普通,殊无异状。笑问:“仙长,此石乃随手拾得?”无问仙颔首道:“然也。若你机缘成熟,此石自能生叶。”李一杲虽惑,然深信无问仙之言,遂珍藏此石,并献上家中珍藏之鱼干肉脯,以表敬意。
无问仙笑纳之,挥手道别。李一杲于是餐风露宿,历经艰辛,终于抵达京城。他寻得一幽静小楼,租住下来,闭门苦读,以备应试。
某日晨起,李一杲于楼顶之阳台,口诵经典,目视远方。忽有纸鸢自天际飘来,姿态翩然,宛若仙子凌波。其目力过人,竟见纸鸢上题有秀丽诗句,乃是一首如梦令:
心似溪亭水悠,志在山林未酬。
男装替兄考功,此情何堪问缘由。
烦忧,烦忧,愿逐白云任去留。
读罢,李一杲心生共鸣,如遇知音。遂提笔挥毫,和诗一首,以寄情怀:
心向山林静修,却被功名绊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