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她满心期待能从老师口中直接获知这条“秘籍”。
直至张金枇参悟自己在人力资源领域的“道”后,才豁然开朗——老师其实已然点明。此刻的她明白,自己已然走到需要阐述自身之道的阶段。可究竟该如何讲述自己的道理?这让她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在日常工作与生活的交流场景中,最常见的讲理方式五花八门。有些人习惯搬出经典,企图借助先人的智慧为自己的论点背书,期许对方能因此心悦诚服;还有些人则习惯摆事实,以铁证如山的事实让对方无从辩驳,哪怕心中不愿相信,也不得不接受。更有甚者,会采用比拼例子的方式,谁积累了更多、更具说服力的案例,谁便能在争论中占据上风。当然,也存在着依靠拳头硬说话的情况,这类人秉持“谁拳头硬,谁就是理”的荒诞逻辑;更有极端者,靠嗓门大小来判断是非黑白,能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这种行为,已然偏离了正常讲理的范畴,纯粹是无赖之举。
而这些,都不是张金枇的选择。在长期的沉淀与反思中,她琢磨出了老师未曾明言的第三条“路”——“以传立道”。华夏历史的长河中,孔子的弟子们将他的生平与教诲精心整理成论语,这无疑堪称“以传立道”的至高典范。此刻,张金枇在无问七子团队内部巧妙运用这一方法,以老师的传记为载体,讲述自己的“道”。
不得不说,张金枇这一策略精妙绝伦。她实际上是为“道”确立了一个高标准的框架。倘若对方认同她的讲述,那便意味着彼此志同道合,可以携手深入研究与探讨这一理念;若对方不认同,进而引发激烈的辩论,那么需要挑战的并非仅仅是张金枇个人的观点,而是整个师门传承的根基。在这种情况下,试图强行争辩往往只会引发无谓的仇怨,倒不如干脆放下理论,直接付诸行动。
如此一来,同门师兄弟之间,只会选择以“修订”的方式来完善老师的传记。他们会将自己在实践中收获的观点与感悟融入其中,而不是全盘否定师门的既有传承。这便是张金枇智慧与谋略的精髓所在,依靠先行立传占据了先机,为自身理念的传播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张金枇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叙述,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布局。她巧妙地将团队角色构建的理论融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