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不琼这次风尘仆仆地从深圳赶来广州,不仅仅是为了讨论公司项目的调整方案,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说服张金枇全职加入创业团队,担任行政总经理。这个任务,是李一杲在她出发前特意交代的。李一杲对管理事务一向发怵,尤其是面对几十号人的时候,常常会被员工怼得哑口无言。而按照“烂片时代”的项目规划,一旦组织框架搭建起来,总部至少需要四五十人,加上四家直营门店和托管门店的人手,年底员工总数很可能突破三百人。
管理一个十人的小团队,靠领导者的个人能力和魅力就够了。那时的领导者需要身先士卒,带领团队冲锋陷阵,用个人的魅力和行动力感染每一个人。但管理上百人的团队,必须依靠制度和管理体系,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和流程,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和权限,规范团队的行为方式。
而当团队规模进一步扩大到一千人时,光靠制度和体系就远远不够了。这时需要一种企业文化与良性的价值观来凝聚人心。文化和价值观的力量能够超越制度的束缚,让团队成员在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下团结一致。
管理一万人的团队,只能依靠信仰,再无其他。
这些道理,赵不琼和李一杲都懂。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管理上的短板,尤其是在面对人性层面的管理问题时——这些问题往往是管理软件无法解决的。就像一支军队如果没有党支部的引领,战斗力必然会大打折扣。而李一杲很清楚自己只是个擅长冲锋陷阵的“大侠”,而非能够统御千军万马的“将军”。
然而,经过这次规划调整后,“烂片时代”团队的总员工人数永远都不会超过二十人。这样一个规模的团队,真的需要一位专职的人力资源高管吗?这个问题让赵不琼陷入了深深的犹豫。
人性的考验无处不在,此刻正悄然无声地考验着李一杲和赵不琼。
一念之差,选择便天壤之别。
张金枇是不会为项目公司出资的,这意味着如果她加入公司,不仅要拿工资、占股份,却无需掏一分钱。若是公司员工众多,这样的安排或许合理,但如今团队规模仅限二十人,这样做是否值得?这个问题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