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城堡中制木偶,肖己形貌,以之与人交涉。十年之后,赵不琼返无问山,拜见师父无问仙,痛哭流涕。问其故,答曰:“师兄不忍杀我,自刎以殉道。愧对师父,愧对师兄。而山下之人,竟以妖女恶霸之名玷污师父清誉,弟子实不忍闻。”
无问仙笑曰:“声名乃过眼云烟,何足道哉?既无玷污,又何来愧对?”遂取布袋,一抖之间,李一杲形影复出。见师父,恸哭失声,自陈过错。无问仙轻抚其顶,李一杲顿悟前尘往事及赵不琼所为,羞愧难当。转身见赵不琼,无言以对。
自此,二徒幡然悔悟,随师父修炼,再不问世事。而滴水国之难民问题,亦成传说,流传于世。
......
无问僧讲完故事后,抬眼望向赵不琼,语气平和地问道:“说说看,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
赵不琼刚想开口,无问僧却摆了摆手,“你先别说,拿一张纸写下来。”赵不琼闻言,连忙从桌上拿起一张纸,低头沉思片刻,将自己的感悟一一写下。
无问僧等她写完,转头看向王禹翔,问道:“你觉得故事里的赵不琼,是不是显得有点心黑手辣?”王禹翔点了点头,答道:“虽然确实有点心黑手辣的味道,但你让她下山救灾,她确实做到了。”
无问僧环视四周,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问道:“你们有没有人反对这个看法的?”众人面面相觑,皆无异议。
无问僧见状,点了点头,然后对赵不琼说:“看来大家都觉得故事里的赵不琼没做错什么,那你现在可以谈谈你的启发了。”
赵不琼点了点头,开始讲述自己写下的内容:“这个故事里,李一杲和赵不琼师兄妹下山是为了救灾。两人的救灾方式不同,师兄最初的方法是劫富济贫,他根据老百姓的评价来判断谁是坏人、谁是恶人,然后进行劫富济贫。但是,随着救灾所需的财富越来越多,几个恶人的财富已经不足以支撑,他对善恶的判断也逐渐扭曲,甚至不分善恶,只为达到目的。所以,我的第一个启发是,通过别人的评价来判断善恶,是有问题的,这样做的后果可能会很可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