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强拄着拐杖走到她面前,语重心长地说:“国外人可能不懂我们的语言,但只要你让他们看到这双手下的温度,他们就一定能感受到我们的心意。”
周远举起相机,笑着按下快门:“这张照片,我留着,等你回来再拍一张,看看有没有变化。”
林若然笑了,笑容里藏着不舍,也带着坚定。
几天后,她抵达巴黎。初冬的巴黎街头飘着细雨,空气中弥漫着咖啡与面包的香气。她入住的酒店位于塞纳河畔,推开窗户就能望见埃菲尔铁塔的轮廓。然而,比起这座城市的浪漫气息,她更关心的是即将开始的展览。
展会设在巴黎大皇宫内,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此刻被布置成各国传统工艺展示的殿堂。来自世界各地的手艺人齐聚一堂,各自带来了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林若然带来的是一组由中国匠人共同完成的作品:一件融合了景德镇陶瓷技艺与侗族木构美学的茶具组合;一幅由苗族刺绣大师与云南扎染工匠联手创作的《山水图》;还有一件以竹编为基础、结合玻璃工艺制作而成的灯具作品。
布展当天,她亲自调试灯光,调整陈列角度,确保每一件作品都能展现出最佳状态。展馆内的工作人员都被她的认真打动,一位法国策展人忍不住问:“你真的不是艺术家吗?”
林若然摇摇头:“我只是个讲述者,真正的故事,在这些手艺人的手中。”
开幕式上,她作为中国代表团代表发言。她用流利的英文讲述了澜沧的故事,讲述了那些藏在深山里的匠人们如何用一生守护一门手艺,又如何通过一双双手,将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我们常说,传统是过去的遗产,”她说,“但我认为,它更是未来的种子。只要有人愿意种下它,它就会生根发芽,开出属于这个时代的花。”
话音落下,掌声雷动。许多外国观众走上前来,仔细端详着展品,向她询问每一个细节。她耐心地解释着,甚至用手比划着动作,试图让对方理解那些复杂的工艺流程。
一位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