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txt_14">还有不少普通百姓,因进入工坊工作,索性把田土租给从北方逃来的流民耕种。原来,如今一些经济发达的州府出台规定,只有拥有本地良民户籍的人,才有资格进入工坊做事。
应天府更是重新夺回了「京爷」的无上荣光,走在街头巷尾,处处都透着一股繁华与自信。
如今的应天人看向京师,眼神里都带着一丝不屑,仿佛在说京师就是个乡巴佬聚集地。
放眼整个大虞朝,也只有江宁人能勉强与应天人在气势和底蕴上一较高下。
但不久前,有官员提议将应天府和江宁府合并,理由是两地相距甚近,合并后能更好地整合资源。
这一提议瞬间点燃了江宁人的怒火,在他们心中,徐六首是江宁府永远的骄傲,应天府这是明目张胆地算计他们,算盘珠子都快蹦到脸上了。
江宁的乡绅们紧急聚在一起商议对策,他们怀着满腔的愤慨与不舍,联名上书朝廷。
这封上书言辞恳切,饱含深情,详细列举了江宁府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人文底蕴,着重强调江宁在大虞朝独一无二的地位,坚决表示绝不能被应天府吞并。
信中还特意提及徐青这位从江宁走出的风云人物,称他是江宁的荣耀象徵,江宁府的独特性因他而更加凸显,不容任何人抹杀。
与此同时,应天府的官员们也不甘示弱,迅速递上了自己的摺子。
摺子中详细阐述了合并应天与江宁的诸多好处…甚至能为徐六首的改革措施提供更广阔的施展空间,加速大虞朝的变法进程。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一时间朝堂上争论得热火朝天…
徐青对朝廷上的这场争论兴趣缺缺,也乐得看这帮官员们争论不休。
在他看来,若是哪天朝堂上的官员们没有了争论,那才是真正危险的信号。
不得不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