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朱由校不等他说完,立刻反问道:
“户部尚书担心资金接济不上是有道理的,毕竟当前朝廷需要用银子的地方很多,而且在大河上修建桥梁的技术储备也不足,需要王恭厂的工匠们继续努力。不过你认为修建这些驰道后周边的游牧民族会趁机袭扰边关有待商榷,朕倒是有个疑问,当初的建虏之祸是怎么引起的?”
关于努尔哈赤的发家史,朱由校曾多次与范景文、孙承宗、来宗道等人讨论过。首先努尔哈赤是个战争天才,女真人又是天生的战士,马背之上的确没有对手。其次是明朝在辽东没有藩王,过于依仗封疆大吏李成梁,等到朝鲜抗倭后明朝在辽东的势力大减,建虏趁机崛起。最后就是明朝不重视辽东,认为那里是苦寒之地,汉民过于稀少,百里不见人烟。
基于这个认识,建州犁庭后朝廷便把其他女真人全部迁徙到鸭绿江一带居住,让他们和朝鲜互相消耗,减轻特林驻军的压力。同时从内地不断搬迁汉人到东三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
听到小皇帝的询问,杨涟自知不懂里面的弦外之音,赶紧叩头请罪。朱由校也不跟他废话,板着脸继续说道:
“你们都是朕的肱股之臣,是大明朝的顶梁柱,朕本该认真思考你们的建议。可是你们有很多人都曾参加过北伐和西征,为何还是不能从全局考虑问题?首先朕在平息建虏的时候就已经命人勘探东三省的地形地貌,绘制详细的地图,这才决心修建这条驰道,而绝非临时起意。其次,朕认为有了便捷的交通,来往的商人就会增多,能够把当地的资源、特产卖到内地乃至海外,有利于互通有无。第三,这条驰道将金州、营口、辽阳、沈阳、铁岭、抚顺等主要城镇连成一条线,一旦有战事辽东就能形成一个攥紧的拳头。还有一点你们不要忘了,我朝还有海上的优势,当初朕已经尝试过跨海登陆作战,能够在一个月内将数万名士兵运到营口和皮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