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比利时政府没办法拿出足额现金支付订单,但是他们愿意用比利时公债和政府持有的铁路公司股票充当抵押品,并且为英格兰电磁电报公司提供一定的政府补贴与税务减免。对于资本尚不雄厚的帝国出版集团而言,这虽然不是一笔立刻能进账的银子,但是账面上的扭亏为盈,却已经足够以让伦敦金融城那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金主们眼前一亮。
而且,考虑到英国与比利时的亲密关系,以及未来比利时的信誉和发展前景,不论是比利时公债还是比利时的铁路公司股票,都长期被伦敦金融城认定为一笔相当优质的金融资产和投资项目。
正因如此,那些获准进入比利时建设铁路的英国公司,甚至都不需要比利时政府向他们提供担保,这与那些在印度或者南美的投资形成了鲜明对比。
所以,即便亚瑟他们急于变现,也不愁没有买家接盘。
“这可真是天赐良机!”惠斯通几乎是在手舞足蹈,他过于兴奋,以致于忘了面前这位现在看起来如此可爱的朋友,在半个小时前还差点把他送进黄春菊街的地狱:“我等了这么多年,等的就是这一个机会!这份订单一旦履行成功,所有人都会明白,有线电报是多么伟大的一项发明,而身为发明者的查尔斯·惠斯通先生又是…”
“先别急着高兴。”还不等惠斯通把话说完,亚瑟就先给他泼了盆凉水:“因为之前担心利奥波德会拒绝我的建议,所以我给比利时政府的报价是每英里240镑。”
“240镑?”惠斯通琢磨了一下,他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数字:“你确定240镑的利润很薄吗?我们在伦敦的电报线建设成本也就每英里160170镑,240镑的报价已经足够让我们获得50的毛利了。而且,你不是说,比利时有可能会对电报建设提供政府补贴和税务减免吗?”
亚瑟听到这里,神情却没有半点轻松,反而缓缓摇了摇头,他当场给惠斯通上了一堂经济课:“毛利而已,查尔斯,这只是毛利。你要知道这跟我们能真正带回家多少,电报建设和卖留声机是两码事。”
惠斯通愣了一下,下意识地坐直了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