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民营航天企业,使得这里从华国航天的心脏进一步成长为了遍布整个华国航天领域的血脉。
由这里而泵出的航天力量,输送到了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各国。
短短三四年的时间,下蜀航天基地就已经进行了超过三位数,正在快速接近四位数的远距离航天活动。
这里的远距离是指离开地球轨道,前往月球、火星等遥远轨道星球的航天活动。
至于单纯的在地球轨道内的航天活动,毫不夸张的说几乎每天都有相关的安排与行程。
对于如今的华国来说,载人登月乃至登火,甚至是前往金星轨道和小行星带都已经不再是什么值得骄傲需要航天员拼命的事情了。
从南大赶过来的徐川,在航天科工集团的一位副总裁以及华科院东山泉城电磁橇项目的总工程师的陪同下,站在了二号大型厂区的门口。
如果说一号工厂负责生产的是航天飞机与组装相关的零部件,比如小型化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空天发动机、航天飞机的外壳等等。
那么二号大型厂区则负责的是各种地外工程需要的设备研发,各种太空开发需要的设备都是从这里提出具体要求,然后开发的。
比如月面南极的大型全自动化采矿机自动化真空自耗电弧熔炼装置,就是从这里运送到月球的。
尽管这些设备并不全是下蜀航天基地这边研发的,或者说大部分都不是,而是通过与航天集团、有色矿业集团、紫金矿业集团等多家企业机构联合研发的。
大部分需要的零部件也都是从其他地方运送过来,这边只负责组装和进行性能测试实验。
但对于这样的一个厂区来说,说它是太空发展的大脑也不足为过。
站在厂房前,徐川眺望着不远处的狭长轨道,那是华国正式大规模开发月球的前奏设备。
身旁,月面轨道质量投射器项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