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定制的纳米编织器下面的一个小格子中,耿景龙取出了一枚四四方方量子芯片,像是捧着一颗珍贵的宝石一样,走到了徐川的面前。
“徐院士,这个就是我们通过层叠编织技术完成的样品,一号实验产品。”
“以您完成的强关联电子体系的统一框架理论中的拓扑超导体系理论为基础,通过不断的尝试,我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最适合构建‘马约拉纳零能模’进而编织成拓扑量子比特的材料!”
看着手中的芯片,耿景龙眼神中满是骄傲的神色。
量子计算机的主流路线目前来说一共有四种,分别是超导量子计算、光量子计算、离子阱量子技术、拓扑量子计算。
超导量子计算和光量子计算技术是四条路线中最主流最成熟的两条技术路线。
前者以超导电路中的宏观量子态为量子比特,具有高可编程性和通用性,是目前最接近实用化的路径。
比如他们的第三代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搭载72位自主超导量子芯片‘悟空芯’和‘九章量子计算机’,谷歌量子人工智能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制了全新一代的超导量子计算芯片‘柳木’都是走的超导量子计算路线。
而光量子计算则是一种利用光子作为量子比特(qubit)载体,通过集成光路实现量子信息处理的前沿技术。
主要由高纯度的单光子源、超低损耗的单光子线路及单光子探测器组成。
虽然说在这一块的研究进度要弱于超导量子计算机技术不少,但因为光子之间相互作用弱、退相干时间长且易于操控等特点,它的未来前景广阔。
更关键的是,与超导量子计算机等其他量子计算机必须在极低温环境下运行不同,光量子计算机可以在接近室温的环境下运行,这是一个极大的优点。
不过无论是超导量子计算机还是光量子计算机,都难以避开量子比特的退相干问题。
真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