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高傲的士族子弟当中,习以为常的理论。
弃卒总是难免的。
难免意味着绝对、无法避免。
这本身就犯了绝对化的错误。
在现实中,许多困境、牺牲并非完全不可避免。它们往往是特定决策、资源分配不公、信息缺失、短视行为或人为选择优先保障某些群体利益而牺牲另一些群体的结果,所以将弃卒归咎于什么政治或是战争的所谓必然,很明显就是推卸责任、合理化不公的一个借口罢了。
但是这借口,很好用。
王兄高见!旁边一个年轻士子立刻抚掌附和,易有云「亢龙有悔」,当舍则舍,方为上策。些许部曲仆役,死则死矣,战后以财帛招募,不过旬日之事。若为保全这些微末之物,累及宗族根本,那才是愚不可及。
卒非死物,而是活生生的人。弃卒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冷酷的物化。被牺牲的是活生生的人,是有家庭、情感、尊严和梦想的人。
轻描淡写地说当舍则舍,是士族子弟对下层百姓生命价值的极端漠视。
正是此理!另一人也接口道,昔日先祖避祸,亦曾弃卒保车,方得保全琅琊王氏一脉清流。如今情势,何其相似?城外若有流民骚动,或曹军、蔡氏残部袭扰,便令部曲首领陈忠率其部死守庄园。一则拖延贼势,二则显我王氏忠义。我等只需紧闭坞堡,凭此高墙深池,静待尘埃落定即可。
每个人似乎都认同弃卒,并且觉得理所应当。
这种将或个人或群体的冷酷选择,伪装成一种自然规律,在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无奈遮羞布下,巧妙地将决策者的责任摘除,仿佛牺牲是命运而非选择。
毕竟当下说这话的士族子弟,往往站在安全的高地,享受着时代提供的保护或红利,却对承受代价者指指点点。他们感受不到卒的痛苦和绝望,其言论充满了无知、傲慢和残忍的优越感。
王弘轻笑一声,带着点文人的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