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而北的一场雨,打断了河洛之间的战场进程。
这场大雨给河洛地区带来了庄禾所需的灌浆雨水,但是也同样使得骠骑军才建设好不久的前进阵地又是泥泞一片。
尤其是火炮阵地。
雨季的雨,下下停停,最终会过去。
只不过雨水带来的潮湿,就很麻烦了。
但是,斐潜等也不是坐着干等,而是在河洛中部区域,进行雨天的相关试验。
随着全天候作战的需求增加,斐潜也要求工匠,尤其是军事方面的工匠,对于火炮,火药的防潮,甚至在雨天作战提出了要求。
当然,只是小雨,以及日常防潮。
有了明确的方向,军事工匠也发挥出不错的潜力来,很快向斐潜提出了两个改进的方向。
隔绝水气。
汉代工匠称之为绝阴…
斐潜怎么听都觉得别扭,但是想想也就算了,没有强行要求汉代的工匠符合他后世的一些言语习惯,更何况这只是过渡的状态,等到技术定型之后,可能还有另外一种称谓。
隔绝水气,也就是对火药本身进行防潮处理。
这是核心的问题。
最先是火药的完全颗粒化的前置技术——
茶饼化。
强行完全颗粒化也不是不行,但是人力成本太高了。
汉代已经有制丸的基础了,比如各种仙丹什么的,但是这些大多数都需要手工制作,对于需求量比较小的,问题不大,但是数量一大,问题就多了。
别以为扩充人手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实际上,盲目的扩充人手,反而会增加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