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都上了贺表,谈了对侯于赵《翻身》一书的看法,刘顺之当初的贺表,朕印象非常深刻,他讲,百姓翻身了,大明才能翻身,只有还田,百姓才能翻身。”朱翊钧听完了申时行的陈述,感慨万千。
刘顺之是个好官,他是个御赐恩科进士,就是举人出身,他做到了许多进士出身都没办法做到的事儿。
朱翊钧在南巡的时候见过刘顺之,刘顺之其实不聪明,完全不属于才思敏捷天才之列,但他做到了。
申时行有些为难的说道:“刘知府还田之法,扬州、长州、苏州和应天,都可以借鉴,臣领还田事,贪天之功,贪了刘知府的天功。”
朱翊钧闻言,满是笑意的说道:“申爱卿这话说的,刘知府也只能对徐州部分还田,他也需要你这个京堂大员帮助,好了,相辅相成,没有谁贪谁的功劳的说法,都是贤臣,良臣。”
“朕会对刘爱卿额外恩赏,不必愧疚,该是你的功劳,便是你的。”
申时行是君子,他的德行,不允许他把刘顺之的功劳占为己有,抢是可以抢的,但他一个状元郎,抢人举人辛辛苦苦立下的功劳,传出去他申时行面子也挂不住。
申时行领还田事,其实不好展开,毕竟这几个地方的势要豪右绝对不是吃素的,阻力相当大,但刘顺之的作为,顺利为申时行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一个坚不可摧的城堡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申时行要攻破这个城堡,就变得简单了起来。
高启愚看了申时行一眼,略有些羡慕,申时行这辈子都很顺利。
他举人就做了半年就中了进士,拜到了张居正门下,外出做官也是松江巡抚,宋应昌为松江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回京后,更是立下了官厂改制的大功,现在还田之功,也有人做开路先锋,唾手可得。
高启愚能走到今天,过去的恩师元辅看他不顺眼,处处为难他,他做什么都要拼命。
高启愚在嘉靖四十一年第一次考进士就没考中,看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