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而迁民疏可以大幅度的缓解天变造成的恶劣影响。
“徐州还田。”申时行站了出来俯首说道:“陛下,徐州地方,还田最是容易。”
申时行上了本还田疏,请出了洪武祖宗成法的大旗,打算对徐州府、扬州府、常州府、苏州府和应天府还田。
本来申时行以为,苏州府和应天府最是容易,但他错了,经过和五府知府的沟通,徐州府最容易做。
“哦?徐州府没有那么多的银子,怎么就是最容易了?”朱翊钧有些奇怪的问道,徐州府在还田名册上,是朱翊钧的私心,对忠诚的奖励,他本来以为要付出足够多的代价,才能帮扶徐州府。
但现实情况,似乎并非如此。
申时行满是感慨的说道:“徐州地面已经开始还田了,臣和刘顺之刘知府书信往来沟通,刘知府借着驰道过境,已经完成了部分的还田。”
愿意应征者占丁口的7,这其实也代表了施政上的难易程度,这个数字越高,代表地方衙门受到百姓的拥戴越高,越容易施政。
毕竟愿意应征、登记造册,是我真的有一头牛!
朝廷做什么的时候,真的会对这些登记造册的人进行征召,修桥补路、修沟渠水井、修驰道、营造官厂等等,都是苦力活儿。
“刘顺之是怎么做到的?”朱翊钧闻言也是一愣,驰道过了很多地方,怎么就刘顺之就借着驰道完成了生产资料的再分配?
申时行将刘顺之如何做到,细细讲了一遍。
京广驰道在修建的同时,济南府到扬州府的驰道也在修建,这条驰道过徐州府,刘顺之立刻把握住了机会,利用驰道修建组建工兵团营,梳理生产关系,奖惩守法枉法士绅,最终完成了对土地的彻底清丈、对人口的普查。
鱼鳞册和黄册这两本账在手,才能对生产资料再分配。
“说起来去年万寿圣节,各地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