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txt_69">“不去,他这个想法,不是很成熟。”朱翊钧摇头说道:“照旧操阅军马。”
“臣遵旨。”
大明皇帝不去参加这次聚谈,是因为皇帝觉得这篇文章,有那么几分道理,但也是歪理罢了,完全不值得朱翊钧浪费那个时间。
皇帝下午前往北大营的时候,天空变得阴沉,风里带着湿气,等仪仗赶到北大营的时候,淅沥沥的小雨已经变成了狂风骤雨,皇帝没有在室外操阅军马,就在武英楼的校场,进行了简单操阅。
大雨持续了不到两刻钟的时间,就转为了小雨,京师因为这次的大雨都清晰了几分,而太白楼前,车水马龙,无数人参与了这次的聚谈。
刘新奎,一个来自四川成都的士大夫,初到京师,就因为把宝钞定义为了圣恩普照,声名远播,而这次聚谈也不收入场银,赶来凑热闹的士大夫自然很多。
聚谈的过程就像是士大夫扯头发,彼此有争吵,但很诡异的是,宝钞是圣恩这么离谱的事儿,居然最终在聚谈之后,达成了共识。
朱翊钧回到通和宫的时候已经下午,他虽然没有参与到这次的聚谈,但大明缇骑还是把该收集到的信息,全部收集到了御前。
“宝钞是圣恩?居然还能在士大夫里达成共识?”朱翊钧翻动着面前的文书,觉得十分匪夷所思。
等他详细的看完了聚谈的所有文书,才确定,不是士大夫疯了。
刘新奎是有备而来,他在杂报上的内容就是在打窝,其实他的理论已经非常充分了,故意弄的看起来有漏洞,就是为了把人吸引到聚谈,刘新奎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扬名立万。
名声就是银子,这一点在任何时代都一样。
大明对货币的认知是持续演进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生产图说中,大明格物博士焦竑将货币认定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一种普遍认可的一般等价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