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以至于朱翊钧都觉得这驰道,恐怕会成为大明财政上的一道不停流血的巨大伤口。
但工部最终如期完成了驰道的修建,给了陇川百姓一条生命线,也给了沿途足够多的砖窑、水泥厂、石子厂、煤钢厂等等,百般辛苦,全都值得。
朝廷给万民一个稍微能喘口气的世道,万民就能创造出一个个不可能的奇迹来,这就是大明。
廷议在一片歌功颂德声中结束,陇开驰道修建,是大明皇帝的一意孤行,当时朝中反对的声音很大,因为无论从什么角度去看,京开驰道,都更值得修建,而不是陇开驰道。
从郑州到广州更加重要,从郑州到嘉峪关,只能满足皇帝个人重开西域的圣君伟业需要。
皇帝力排众议,甚至内帑全资营造,才有了陇开驰道。
现在,京开驰道也纳入了修建的进程之中,数十万计官厂的住坐工匠、十数万的工兵团营、两万里驰道修建经验,让京开驰道的修建,变得更加轻松了起来。
“郑州到广州,开封府到广州府驰道营造费用,一里只需要六千银了,当初修建崇古驰道的时候,一里就要一万三千银,现在回头看,依旧是感慨万千。”王崇古在拿到了皇帝的诗词时,回忆起了当初。
人老了,就喜欢回忆当初,崇古驰道,可是王崇古最得意的一件事了。
时光荏苒,驰道的营造费用,每里的价格,还在下降,这是钢铁产量爬升、数量匠人增多、修建经验累积、铁马马力提升等等诸多原因造成。
“王次辅,奋斗正当时。”朱翊钧看着王崇古的样子,笑着说道。
“老了老了,陛下,臣已然老朽了。”王崇古笑了起来,很快文华殿上都是笑声,冲散了天灾将至的悲观氛围。
王崇古老了,但仍是干劲十足,红光满面,这老头子这精神头,看起来比高攀龙那些贱儒还要年轻的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