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杨教授比赛是不可能会赢的,现在温儒正已经放弃这个想法,他可不想像周瑜一样吐血。
他现在有一个新的挑战对象,那就是南都医大的人工智能模型,他跟它比一比看病理切片的准确率。
人工智能终究要喂医生的数据,所以它的优势在于机器的超强算力和对细微差别的鉴别,比如说两个人的红细胞差别。这正是人的弱点,人的经验和眼力比不过人工智能。
但是人工智能有一个弱点,它不能自己创新性创建一些理念,但是温儒正可以,他可以创新性建立新的方法,新的标准,而人工智能只能在现有数据进化,将现有数据发展到极致。
所以,温儒正有信心战胜何教授的人工智能模型,他决定跟这个模型较量一下。
像温儒正这种人一定需要找一个对手,这样生活才有滋有味。
杨平得益于人工智能模型的帮助,Y染色体的基因封闭机制很快得到破解,而且利用大模型搭建的虚拟环境进行试错,找到了将这种特殊机制转移到K生物制剂的方法,很快,新的K生物制剂被制造出来。
在杨平的带领下,这种惊人的迭代速度,让整个团队的人感到惊讶,当初刚刚推出的时候,K生物制剂是一个非常粗糙的半成品,十分不成熟,不管是效果还是安全性都无法保证。
新一代的K生物制剂推出,首先是测试它们的稳定性,看看它们到底需要多少代才会出现明显的变异。
这段时间杨平在系统空间没有安排什么实验室,但是平时也经常在系统看见看书,看书累了,就做做手术,现在主要精力在科研上,把做手术已经当作了业余兴趣,相当于读书之余的游戏。
在现实中,杨平已经很少做手术,除非宋子墨和徐志良拿不下的手术,但是这种情况比较少。即使这样,他们的手术量完全比不上杨平,杨平在系统空间当游戏一样,动不动就是几十台手术,所以手术的手艺一点也没有拉从临床转型到科研,这是杨平的重大决定,科研给医学带来的贡献远远超过手术,所以他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一个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