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的培养平台。
比如南都医大可以将八年制的博士班全部放到三博医院来进行临床培养,三博医院可以设立一个英才进修计划,英才计划招募对象可以从全国招募。
这样建立起来一套持续的系统的培养体系,而不是零星的培养。
夏院长和苏教授商量一下,一拍即合,两人立即着手,而且他们可以争取国家卫生部门的支持,这样该计划是一个国家培养计划,持续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可想而知,可以培养出多少优秀的医生。
而医学研究这一块,杨平可以亲自制定一个的大战略计划,依托国家的力量来推行,这样不仅可以攻克很多医学领域的战略难题,还可以培养大量优秀的医学类人才。
自己一定要发挥战略作用,而不是战术作用,杨平思考了这很久,写下一个完整的计划,然后交上去。
不久,帝都就回复:同意杨教授的意见,将给予杨教授大力支持,这种支持不设上限,各单位配合杨教授的计划。
为了建立体系,上级部门将研究所从三博医院独立出来,提为国家顶级研究机构,更名为南方医学科学院,杨平为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而三博医院及原南都医大各附属医院成为它的附属医院,南都医大为它的附属大学,这种以南方医学科学院为核心,研究所、大学、医院形成一个大三角。
这种改革理顺了三博医院,南都医大、三博研究所的关系,也确立了杨平在科学技术上的地位,确立了科学院是纯粹的科研机构的性质。
政府也给医学科学院划拨了一块地,将建立一个超级研究院,不管是办公面积、设备、还是人才队伍规模将非常大,这可以让杨平将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这正符合杨平的想法,他一直在设想建立一个超级研究所。
苏教授也对整个南都医大进行改革,以能够跟上杨平计划的节奏,因为有些东西不是简单建立一个培训班了事,在制度、文化等等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